在师爱的道理上不断摸索
西南模范中学 刘萍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女主角毕胜男的爸爸是位很优秀的教师,他一贯秉持“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对于自己的子女和学生皆是如此,甚至还研发了《必胜决》,督促女儿成才。这位优秀的教师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学生和学校,在他的严格指导下,班里90%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但却罕有学生会念及当年老师的“严爱”,连聚会都不邀请老师一起参加。
当然,毕竟是电视剧,情节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遭遇这种“冷淡”。当我们觉得为了我们的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多,但学生却毫不领情,甚至嗤之以鼻,我们黯然伤神,觉得都是一群白眼狼。
那为什么我们教师全身心地付出,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尊敬和认可?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显然不是我们缺乏爱,而是爱不得法。
爱是一种给予。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曾经带过的文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小陈(女),一直以来各门成绩都很不理想,我经常看她默默坐在座位上,提不起精神,学习上总觉得不是那么积极和自信。相比其他学科,她英语略好点。于是我经常鼓励她说,好好努力,英语提高空间还很大,英语进步了,总分上去了,有了信心,各门学科都会上去的。尽管我的一两句鼓励不会立马让她有很大的转变,但至少给予她一些“正能量”,让她觉得老师还是在关注她的,她不是无药可救的。后来她很愿意课间、微信里跟我谈谈最近的情况,甚至会主动询问英语该如何提高,只要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想成绩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当然,这种提高需要时间,也会有反复,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沉得住气,坚定地鼓励他们走下去。最后高考她的英语考了107,比平均分高了7分。总分也超了二本线4分。出高考成绩那天,她在微信里跟我说:“老师,高三一路真的谢谢你了!每次考试失败都有你帮我加油鼓劲,真的很感动!谢谢你!”我当时真的很欣慰,我想做我们老师这行的,大概就这点乐趣吧,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成,并感恩你所付出的一切,此刻很幸福!毕业后,我们也经常联系,她也经常回来聊聊她的生活,聊聊她的感悟……我相信,人都有软弱的时候,而此刻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将是最好的陪伴……
记得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曾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学习基础和能力都很差,次次成绩名列年级末尾使她的进取心不断受到打击,再加上父母的忽视,她一度情绪很是抑郁,想去看心理医生。进一步询问与她交流才知道父母最近太忙而忽略了她。她自己心里很是着急和担心期末考试。首先我肯定她在老师眼里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一定能够谅解父母的难处;其次我称赞她最近英语进步了,这就是她坚持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可能速度比别人慢点,但肯定会进步的。同时我告诉她,这样的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没有严重到要找心理医生,鼓励她寻找合理的减压方式,遇到问题多
爱就是有话要好好说。虽然我看似温柔,但骨子里脾气较为急躁,常常会脾气一上来,就把学生数落一番。有时我总会埋怨这个学生很犟,那个学生不礼貌。。。。。。其实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身为老师,就有资格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有这么一句话:“谈话的效果,80%看态度,20%看内容。”足以证明,无论交流的双方彼此是何等关系,心平气和地交谈太重要了。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你指望用大嗓门压过他们,效果已经微乎其微了。唯有平等交流,彼此好好讲话,才能达成思想的沟通,打开心结,达到预期的效果。记得开学不久就跟两班金晨毅同学发生过不愉快。具体因为什么事情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怀疑他抄作业,就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他死活不承认,大家就杠上了,最后的情景可以想象,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冲出办公室,剩下我在那,又气又急。气的是,那么明显还不承认,急的是,不要待会想不开,出什么事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不够冷静和淡定,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金同学其实是另外一个样子。他班会课上满怀深情的朗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考得不好时憨憨一笑,随后会斩钉截铁地说:“老师,我下次一定好好考,不要放弃我……”我心平气和地指出他一些问题,他都接受而且会有所改变。我们本来就不不能指望一次谈话可以一劳永逸,能有所改变就说明有成效了。身为师长,不应该把负面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导致局面僵化,也丝毫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意义。有话好好说,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学生的引导。
最后我想说的是,爱也是一种反思。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教育上,我们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时间久了,人疲了,也懒得再去改进了。但现在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接受的新事物更多,生理、心理成长的速度更快,他们的个性更鲜明。如果我们不经常自我反思,依旧一层不变的延续以前的方法,就会遭遇前面提过的“白眼狼”。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与时俱进是必须的,有意识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也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一种表现。
“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为一名教师吧”,这是《教育魅力》一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也许当初我们不是抱着“要让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的初衷走上教师岗位,但一旦踏上三尺讲台,我们希望不仅能带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力量、希望和快乐;希望我们的爱能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积极的印记;希望数年以后他们回忆起来,能悠悠地说上一句:“这是位不错的老师。”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