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再思考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1.A政治学习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再思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12-16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再思考

                                        西南模范中学  赵婷

两年前,我就在这里做过一次发言,题目是《在孩子们的心中,让我们也留下指纹》,可以说,那是对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初次思考。那次,我着重谈了一个关键词“陶冶”(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然后针对此讲了语文学科对人“陶冶”的三处来源:首先来源于我们所面对的文字,我们所面对的文学作品;还来自老师个人的自勉自励及润物细无声的传授方式;更来自于学生内在的接受、认同与成长过程的消化提升。也就是说,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托三方:一是语文学科本身,二是施教者言传身教,三是受教者内化认同。

今天,我仍沿着这个话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首先,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有什么?

已故国学大师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用一个“国语要旨”图表,说明了国语教学目的:

 

(《新著国语教学法》黎锦熙商务印书馆)

从图表可看出,语文科除了在“语文方面”有形式的教学目的,还有更为实质的在“心意方面”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既要训练读、听、说、写、书等方面的语文能力,也要重视语文学科在扩充知识与经验、启发想象与思想的“智”和涵养感情与德性的“德”。而这些都可以说是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那也就是说,两年前我所提的语文学科“陶冶”作用只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此,我就不能说,高三这一年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我的课堂上就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比如,严格要求学生默写古诗名句必须注重字的书写清晰和正确的间架结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己”写成“已”就是错,绝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姑息学生的马马虎虎,这也是在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而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育人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语老师就要坚信,自己的每节课堂都是育人的重要阵地,不能轻视懈怠。

语文教师课堂“育人”的内容,我今天的理解是:

Ø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书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听课的习惯----

Ø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Ø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热爱祖国的文字

Ø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Ø       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     其次,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

应警惕贴标签式的教学模式,更应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学生从小积累了一些词,比如:智慧、勇敢、诚信、忠贞勇敢、信守诺言、顽强、身强志坚等,等到了高年级,他们往往习惯粗看一遍课文,就将诸如此类的词套用,根本不由心而发。而语文教师有时也习惯于硬生生地将教参中的一些名词搬用,这样的育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教授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时,很多时候,教师喜欢过渡解读和强化当时创作的背景,说郁达夫之所以写北平秋的“清、静、悲凉”是因为在“白色恐怖”之下。将政治取代文学,将一些标签式术语灌输给学生,往往会削弱学生对文字的研读推敲,减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减弱了此文原本的美学价值。

2014届学生在高二时,我在教授《故都的秋》时,第一次尝试了预习题:

学生习作举隅:

原文: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预习作业中,五幅图景的概括:

四言:

秋之院景

秋之槐树

秋之蝉鸣

秋之落雨

秋之果树

五言:

秋屋感秋意

秋槐知秋意

秋蝉啼秋意

秋雨落秋意

秋果显秋意

七言:

晨间院落赏秋意

落槐遍地踏秋蕊

屋中树下闻秋蝉

闲看云卷叹秋凉

淡绿微黄盛秋枣

 

 

仿《天净沙.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青天,

秋草蓝花残垣,

                     落蕊铺地,

断肠人在故都。

由文字的阅读到用文字概括,或用笔画出,这中间需要学生自己的消化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能够与作者有进一步的情感沟通。上课之时,教师在展示学生预习作业的同时,细挖文字内涵情感,补充关于作者切切实实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能够从文字里不仅感受到作者笔下北平的浓浓秋意,还感受到作者骨子里所固有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秋士”情怀,还能感受到因其独特的幼时经历让其具有的独特的敏感内心。-----实现了感受语言美,培养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对民族文化感情的育人价值。(同例:《荷塘月色》---不是重在文章的美,而是重在作者为何“颇不宁静”)

再如高三课文《荷花淀》是一篇传统课文,小说作者孙犁塑造了一群在民族危难之时识大体的农村妇女形象,如果仅仅贴上标签,那仅仅是一些硬生生的词语:“深明大义”、“智慧勇敢”、“爱国爱家”。但,如何更好地遵循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呢?华东师大教授周宏曾给一些学校的学生出过以下的题目:

1.    结合时代背景和水生嫂的身份,描写她的肖像。

2.    根据文意,展开想象,描写水生到别人家里去谈话的情形(选一家)

3.    请就作品的某一写作手法进行鉴赏评价。

4.    结合本篇小说,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

这些题目出得很好,都很能调动学生学习此文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不同方面实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特别是第二个题目,有学生这样写:

n     夜半时分,水生到了闰土家。他在门口停住了。他不知道闰土家的火药桶会炸到什么程度。刚喊了一声,门便开了。水生,咱家那死鬼呢?不是和你一起去的区上吗?咋了?不想回了?挨抽哪!夜深人静,她那大嗓门仍是不管不顾的。见水生愣在那儿没有走的意思,闰土嫂问:说吧,他又咋了?

水生时而用手蹭蹭裤腿,时而背着双手,时而又摸摸脑袋,半晌才说:明天咱们都要去大部队打鬼子了,闰土让我跟你说一声。

这死鬼!杀千刀的!走了就别回来……

水生直直地站着,也不知那女人喊了多久。突然,没声了。只听见那女人说了一句告诉他,打跑了鬼子再不回家,我抽他!

水生知道,成了。

个性多么鲜明的一个女性形象,她不像孙犁笔下的水生嫂,但她又是从孙犁小说中有根据具化出来的一个火药脾气的媳妇。既要作者对小说有很深入的了解,又要作者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这位小作者不简单,她的语言生动感染力强,符合人物性格,文末又能以一句“告诉他,打跑了鬼子再不回家,我抽他!传达出她和水生嫂一样(“你走,我不拦你”)的支持丈夫保家卫国的朴质情怀。一个人物形象写活了,一群优秀的人物形象也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但它注入学生心田的方式不是政治说教的,而是文学的,活生生的。

 

*     最后,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儿子四年级,每天和他一起朗读语文课文,交流阅读体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于小学课文,我会说出自己更喜欢哪篇,也会让他说出更喜欢哪篇。今年,有一篇《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是我们两人都喜欢的。文章的作者记叙了自己和女儿,小外孙在墨尔本轻轨列车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小外孙要小便,可轻轨列车上没有厕所,在万般无奈之下,列车上的乘客有位金发女郎急中生智将饼干取出,把空饼干盒子递过来。但,小外孙对着空盒子,不好意思在众目睽睽下撒尿。另一位络腮胡子男子发动了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对着孩子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解决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故事很简单,但极有人间温情。这种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互助的种子借助语文文本种在了十岁孩子的心田。

但,我们就能肯定学过此文的孩子们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爱心的社会公民吗?

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不能期盼一节课后,学生就能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但我们要相信,教育是细水长流,沁入人心。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每一位语老师都不能轻视自己的课堂,都要相信正是由于自己每一节课的教育,孩子慢慢地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能独立撑起一片天,能为一个家庭挡风遮雨,能对一个社会起到作用的参天大树。

虽然,现在社会上充斥着许多非主流的价值观,虽然,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课堂,虽然,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那样崇信教师,但,我们还是应该坚守我们该坚守的,每一个年段的语老师都要相信:今天,我的教育,在孩子的明天会有效果,不管多少。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