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语学科中的隐性育人价值与内涵
薛瑞婷
当提及“英语学科中的育人价值”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有点懵,虽然“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心,但是要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仍然是一头雾水,这促使我立马去寻根问源研读书籍。《英语—通往世界的桥梁》这本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文丛告诉我英语学科所特有的育人价值:即在语言知识教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给了我灵感开始走上“寻找”之路:寻找和反思我过往课堂教学以及所参与的中英校级连线活动中所隐藏的育人价值与内涵。
一.课堂聚焦--寻找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内涵:培养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高中牛津和新世纪版本的教材中其实有着显性的育人教学内容例如历史典故、文化习俗等,而如果仔细去挖掘和研究教材的话就能发现教材中蕴含的隐性育人价值。
例如新世纪的一篇课文A Young Girl’s Idealism, 课文节选出自于《安妮日记》,是关于作者安妮 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安妮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文中犹太人小安妮的情感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正是我可以寻找到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蕴含的隐性育人内涵:即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尝试体会和揣摩安妮坚韧的内心和秉持的信念要去实现她心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那么如何去凸显这隐性的育人价值?我借助了一部类似主题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通过不断的咬文嚼字一步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所要表达安妮内心世界的挣扎和无奈;通过有选择地增补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通过教授课文知识的同时把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发掘出来:也就是教学生做学问的同时挖掘教学生做人的隐性契机。
二. 活动体验--寻找“中英校际连线”活动中的育人价值:培养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2009年11月,我校参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中英校际连线课题计划”项目,主题为“2010让世博走进诺福克”。这不仅给了我们学生挑战能“走出去”而且也给了我们学生机遇能“引进来”。
能“走出去”意味着2010年7月我们徐汇区选派出共22人的参访团能赴英国诺福克郡访问交流,结合我们的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意味着我们中英师生能一起动手制作徐汇-诺福克的世博展馆模型,并参加诺里奇市长展览的花车游行;意味着我们能与英国的姐妹校“诺里奇学校”交流合作并展开“校际连线”课题。
能“引进来”意味着2012年7月我们准备充分自信满满地接待英国姐妹校的45人的参访团来我校文化交流:架起友谊的桥梁。我们教英国学生学打中国结学习武术螳螂拳,我们带领英国学生参观我们引以为傲的机器人展示厅,我们热情地向英国学生介绍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乃至上海的本土人情和城市印象。
寻找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的隐性育人价值:即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通过中英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走出去”是为了加强跨文化体验,让学生体味英语语言文化的内心价值,提升学生对全球文化的感悟,要有国际视野,让学生在语言活动的同时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引进来”是为了培养学生能承担着对本民族文明和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重任,不仅不能忽视对我国文化的积淀而且要秉承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向世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那么我想英语学科中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正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拥有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学会接受并尊重异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会语言、有文化、能交际、懂规则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民。那么作为英语学科教师,自身丰厚的文化积淀,敏锐的跨文化意识,贤淑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给学生不断输送正能量,并实现“育人于教”,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