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师爱在转化“习得性无助”学生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1.A政治学习
师爱在转化“习得性无助”学生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12-16

师爱在转化“习得性无助”学生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西南模范中学 李翔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们在实验中先是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因为无法躲避,狗只能痛苦地哀嚎。反复多次以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结果,一般的狗都非常容易地学会了逃避电击,可是,实验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逃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抗。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和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使他们消极地接受命运,不作任何的尝试与努力。

想想这两年我们遇到的学生,越来越多表面上看似很“听话”,但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听话”其实是种沉默的抵抗。老师说什么,要求什么,他们不会公然提出质疑,但是也不会认真落实,究其原因他们当中大部分已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挥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关键是在失败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大多是来自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负面评价。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自信心,主动地放弃了努力,甚至心理会产生一种抵抗情绪。所以这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漠然态度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一次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其实当学生看起来最不需要爱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去关爱这群学生。还记得有一年高一刚接班的时候,我要求在英语课上进行“每日一讲”的活动。为了提高演讲的质量,同时也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次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演讲比赛。其实无形中给参加比赛的学生增加了压力,因为他们不光是代表自己,更代表自己的小组。我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化压力为动力,精心准备。半个月过去了,第一轮不出所料,几乎每个小组都派出了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所以正当我以为活动就会这样顺利开展下去的时候,最后一个小组派出了小A同学,我当时有些惊讶,因为小A的中考英语成绩并不理想,“难道是他的口语还不错?”我的疑惑或者说是期待,在同学们不怀好意的嘲笑声中被拉回了现实。说着一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外语,五分钟的时间就连我都没听懂。伴随着学生的嘲笑声,他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压着一肚子的火,下课以后让他把今天读的稿子给我看一下,很明显没有怎么准备过,不知道从哪个网站上下载了一篇文章,我问他:“这篇文章讲什么内容?”他木木地看着我说:“不知道啊”。一股无名火窜上来,但我还是忍住了,“这样吧,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重写一遍星期五之前交给我”。其实对此我没有抱任何期望,可能是因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让他重写一遍记住这个教训,同时对于其他同学也是一个警醒。星期五他把重写的文章交了上来,我看了一下,还是从网上下载的文章,但是我注意到这次文章有标题了,写的是足球明星“梅西”。这一点小小的改进让我觉得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于是我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梅西是你的偶像?”他一听到“梅西”马上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你既然那么了解那么喜欢梅西,为什么不自己写篇关于梅西的文章呢?”听了我的话他很无奈地说:“老师,我也想啊,但我词汇量太少,写不了啊。”我意识到虽然小A的英语很差,但心里还是有学习英语的愿望。所以我帮他一起搜集了很多梅西的资料,通过查阅了大量的生词,反复改写了四遍以后,他终于完成了一篇像样的文章。我决定一鼓作气让他重新在全班面前做一次演讲,所以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帮他纠正读音。最后经过了两周的准备,呈现出的成果虽然称不上惊艳,但对于曾经那个把英语读成希伯来语的学生而言,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从那以后,他和我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多了起来。现在这个学生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就在前不久他还把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的喜讯告诉了我。

所以在转化“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过程中,师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这群学生对批评和打击有足够的抵抗力,而厉声的呵斥,只能换来暂时的、表面上的、存在抵抗心里的服从。其实他们缺少的是爱,一种饱含着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同情、理解的师爱,它能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直通他们的内心。只有当这群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落后的人才能奋进,悲观的人才能看到希望,冷漠的人才能重燃热情。

    同时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学生,除了“师爱”以外,还需要注意“施爱”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在帮助这群学生提升自信的时候,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应该提倡的。赏识需要鼓励与表扬,但是鼓励与表扬是有区别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用了十年时间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在这轮测试中,研究人员故意把题目出的很难,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由此可见,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因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从而造成教育效果上的事与愿违。记得有一年期中考试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因为作弊被监考老师抓到了。当我听到这个学生名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我在班级里表扬的对象。而且平时单元考试的成绩都还不错,怎么可能会冒险在大考中作弊呢。经过事后和他的谈话以及从学生中调查得到的情况,让我感到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这个学生以前学习有些懒惰,但有些小聪明,和班级里很多男生的情况相似,所以我决定从他入手,希望通过赏识教育在班级里树立一个典型。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在各种场合找机会表扬他,夸他脑子聪明、有悟性,每次考试成绩稍有提高就表扬。一年的赏识教育在我看来确实取得了成效,但这次的作弊事件,加上调查中有学生告诉我,其实有好多次单元考试他都提前向考过的班级要答案。这才让我幡然醒悟,是我之前的表扬给他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过分注重考试结果,为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维持自己聪明的形象,不惜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

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我尽量做到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 其实对于表扬我之前还有一个错误的看法是,表扬能给予学生自尊。其实自尊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而鼓励能够体现老师和个别学生彼此间的一种默契、一种信任、一种交流,虽然它的影响范围小,却很深刻,而且因为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因素,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所以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光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我们只有关注这些学生成长、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让师爱有科学的方向,避免进入误区。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