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素养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1.A政治学习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素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12-21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素养

                            国庆波

当代教师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需要呼唤新思路、新对策。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参加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聚焦课堂教学

1、聚焦——构建优质课堂。

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实与体现。为此我们提出“聚焦常态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角,建立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构建优质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2、聚焦——提炼高效教学模式

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是课改的途径,因此,我们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聚焦——研讨好课标准

扎实、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对于一节“好课”,我们可以探究五个标准:

1)好课应该积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

2)好课应该高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3)好课要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

4)好课要求实。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学中,以学定教,要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要从他们的反馈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每堂课都会留有些许“缺憾”,或几多“瑕疵”,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完善,进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5)好课要策略。

①有效学习策略: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②目标导向策略: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基本素养的体验过程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达标策略一定要清晰。

③“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

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是差错的矫正者,是是非的明辨者”。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④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这样,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

⑤适度的练习策略: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正确的策略

⑥使用教材的策略:课改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加工和深度解读,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研发与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校本教材,成为使用教材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要大胆尝试,推出一些个性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导课、实验探索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4、聚焦——把握最佳时机

学生最佳学习时机

教学策略

①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激发兴趣

②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精力充沛

③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方法灵活多样

④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激活思维

⑤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实用价值

⑥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亲自体验

⑦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信托激励

⑧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明确努力方向

⑨当学生能有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能力迁移

⑩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亲师信教

 

二、关注教师素养

有一句箴言:“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因此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的人才”。而培育出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人才的基本力量就是教师。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强调“六个关注”,我们追求“入门教师合格化,合格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名师化”的美好目标。

 1、关注——师德修养是最高学位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的百分比,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1) 关注内涵品质的生成:(三个“能”)

①能坚定地特立独行(看好自己,做好自己)。要具有个性和特点,要看好自己,有充足的自信;要做好自己,有骄人的业绩。

②能支撑,一人撑起一片天(发挥作用,影响他人)。一个科组,一所学校,往往成就于知名骨干。校以人名,人以校名。相互依存,同生共长。

③能干事,干成事,做教育改革的先锋,成优质教育的名片。积极投身改革,醉心于改革实验,通过刻苦的努力,自身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

(2) 关注内在感情的激发:(三个“情”)

①对教育要有热情。教师只有对教育怀有热情,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弟妹(子女),才能“朝夕虑其事,日夜经其务”,把教育当作一项为之奋斗的事业。现实中很多教师之所以平庸就在于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职业与事业是有严格区分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事业则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则更需要理想和情感

②对学生要有感情。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不能打骂、侮辱、歧视、排挤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对工作要有激情。工作中有激情,表现为一谈起教育就兴奋不已,眉飞色舞;一走上讲台就精神焕发,活力四射;一比起成绩就永不自满,总是对自己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干起工作就不知疲倦,感觉总有使不完的劲儿。著名教育家肖川在其《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很难想像一个教师没有激情,他将怎样和学生进行有效、和谐地沟通,怎样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

2、关注——变教为学是最佳方法

教师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才干不仅是渊博的学识,而且体现在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安全的成长环境。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自律。”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带着知识教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3、关注——激励教育是最好途径

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因为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因为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所以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4、关注——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除了掌握各年级教材,还要钻研基础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探索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①多种设计能力:课堂结构设计、问题设计、课堂情境设计、活动设计、语言表达设计、技巧与方法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设计、训练题设计。②教态亲切、和蔼、自然,感情真挚而丰富。③知识迁移与能力迁移得体到位;知识扩展与补充适度、要恰当;联想自然,想象生动形象。④语言简洁、有逻辑;表情生动、有幽默感。⑤贯彻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5、关注——时代呼唤教师学者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学者化”。 其基础是:实现教师由匠人向专家转变;其关键是:由职业向专业、事业转变,其实现内容包括:

1)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优秀教师以学生为本。能够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来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

2)理论的建设与引领。指的是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相关科目理论和专业教法理论建构的过程。

3)学术的思维与培养。培养两种能力:发现能力即选择研究课题能力的培养,是“学术思维”培养的前提;研究能力即确定正确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学术思维”培养的关键。

4)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是“教师学者化”的最终归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新思想、建立新结构、构筑新方法体系风格,其实质就是对所积累经验的归纳、整理、抽象、概括,以求最后升华为崭新的思想主张、卓越的理论结构和富有成效的方法体系。这既是教学风格个性化的标志,也是“教师学者化”的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

教师者,必是善学者。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①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学问”之本,为“实力”;②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研究”之本,为“潜力”;③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之本,“学者”之本,为“魅力”。

教师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杨林柯说过:因为教师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自身就成了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人格资源,可供学生们学习。为了成为这样的资源,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他每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000万字,写读书笔记8万~10万字。他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阅读。其实我只是个普通教师,只是不甘心仅做个经师,更希望成为人师杨林柯还感慨地说,做教师首先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求道者,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只有真人才能培养出真人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做个学者型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学校要营造学习研究氛围,让教师追求五种境界:

    一是,持久“学习”获“动力”。“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用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促使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始终“教之”得“快乐”。孟子就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乐,诚然,立足教坛,追求的无非是教书育人的幸福快乐,而幸福快乐绝不仅仅在于追求的最终结果里,更应该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

     三是,习惯“思考”敢“质疑”。教师不能简单地成为别人经验的继承者,更不能成为他人思想的贩卖者,而应该成为“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者、创新者。

     四是,深入“研究”获“轻松”。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技近乎道,庖丁自己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而观赏者则无不击掌称快,连呼过瘾过瘾!我们教师,在探索方法与规律的实践之后,所获得的轻松愉悦感理应丝毫不亚于庖丁。

     五是,做好“背景”衬“风景”。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美丽多彩的“风景”,教师要顺乎学生的天性而因势利导之,做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和谐“背景”。让教与学自然生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