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园 心 语(一)
预初(5)班 金悦媛
“啰嗦”是妈妈的代名词,妈妈的啰嗦一直在耳边,从早到晚,自小到现在,从未停过。
幼儿园时,我认为妈妈的啰嗦是关心的话语,是细心的督促。早晨,妈妈的“啰嗦”喊我起床:“太阳晒屁股咯!”下午放学回来,妈妈总会帮我做好点心:“肚子饿了吧?快来吃点东西。”这关切的话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成为一个守纪的人。
小学时,我觉得妈妈的啰嗦是严厉的批评,强硬的命令。早晨,如果我赖床,妈妈便又开始喋喋不休,在妈妈无数个“快点”的催促下,我半闭着眼完成了刷牙洗脸吃早饭等一系列动作。放学后,除了美味的晚餐,还有妈妈一遍又一遍的督促声:“怎么还不去弹琴?” “今天作业多不多?”这严厉的声音又促使我发奋努力,成为一个勤学的人。
上了初中,我长大了,开始明白妈妈啰嗦的原因,于是我努力学着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习惯了妈妈的啰嗦声常伴耳畔:“今天考试几分啊?”“课堂上有没有举手发言?”“动作快,别磨磨蹭蹭!”……渐渐地,我适应了妈妈的啰嗦声,这啰嗦声听起来其实很温暖,啰嗦声中满满的都是妈妈对我的爱,它陪伴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我不断积极进取,争做模范学生。
回顾预初这一年,妈妈的啰嗦声好像一盏明灯,指引我成长的方向;好像一片海,让我乘风破浪不断前行;好像一棵高大的参天大树,为我这颗树枝上的果实撑起一片天空。
我在妈妈的啰嗦声中成长着,感谢陪伴我成长的爱我、疼我的妈妈。
校 园 心 语(二)
第十八周
初一(8)班 钱裕华
我们六人被分为两组进入不同的教室,遗憾的是,我无缘听到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是我校本次的参赛选手
第一位老师以一位虚构的国外留学生和一位国内学生之间的作息时间及内容对比为切入点,让我们用“do”、“have”和“go”三个动词来组词组,所组词要有关自己在工作日或是周末做的事,并向我们讲授了这三个动词的用法。第二位老师则是通过拍摄一位同学一天的生活,来教我们如何来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第三位老师根据教材上的一位同学的一日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光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最
原先,我一直给英语课贴上这样一些标签:枯燥、无聊,一大堆知识点和笔记……但是自从我进入西南模范以后,彻底改变了这些看法,各位老师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个人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而这次有幸聆听区内他校优秀老师的英语课,让我感受到,老师们为了激发我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语法点,可谓是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堂堂课都有趣、生动,真的很辛苦。在此,
校 园 心 语(三)
第十八周
初一(9)班 梁至灵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然而这些朋友也需要我们悉心呵护。在九班,这个任务就由我承担着。
我是毛遂自荐承担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管理员这项任务的。回顾担任这项工作至今的几个阶段,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第一阶段是“不以为然”。刚刚申请这个职务的时候,我以为这项任务很轻松,平时只要理理书,登记一下就行了。在成功当上“图管”后,我十分得意。
第二个阶段是“困难重重”。很快,我便发现我原来的想法大错特错了。就从我认为最简单的理书开始,书要严格按大小顺序排列,还要挑出最热门的书放在最上面。因为“图书角”空间有限,那些原本摆放整齐的图书几乎每节下课后都会被某些同学的“不经意”碰歪、弄乱、甚至碰落到地上。同时,还要经常整修一些掉页的书籍。此外,虽然我也在宣传和号召同学们为“图书角”捐献书籍方面费了不少心思,可还是收效甚微。我倍受打击,甚至有了要放弃的想法。
第三阶段是“收获与成长”。虽然困难重重,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这个阶段,每节课课后理书成了我的习惯。我还自发贴出了“借书通告”,号召同学们在借阅书籍的同时也能捐献好书。同时我组建了一个九班“图管大队”,轮流看管书籍。与以前相比虽然累一些,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开卷获益后的会心一笑,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班级图书管理员这项任务看似微不足道,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一定会认真踏实地做好一名图书管理员,努力为班级服务,为同学们带来精神上的财富,同时也不断丰富我自己的精神世界。
校 园 心 语(四)
第十八周
初二(6)班班主任
本学期的主题班会活动结束了。这次的主题班会是建立在贯穿整个学期的主题教育基础上开展的。我班的这次班会以“责任,让青春起航”为主题,主要是想让同学们明白步入青春之后应如何担起责任,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四个层面进行。
班会以“五•四”精神的讲话开篇,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纲领和指导,意在告诉初二学子进入青春阶段,要认真体会并践行“五•四”精神。视频的讲话内容很正式,同学们领悟得较好,但呈现形式上还有待改进。
班会上把班级中经常发生的两类事例作为案例来进行讨论,既结合了学情,也引导同学们学习如何面对并合理解决青春期困惑。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多数同学已具备清晰的是非判断能力,并较好地展现了一些同学思想上的“闪光点”。
而读父母来信的感恩环节,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大家的“读信感言”也是字字感人肺腑。应该说这个活动环节的教育意义很显著。只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同学没有读完信,有些同学没有轮到发言,稍显遗憾了些。
而有关对集体负责的讨论环节,陈静萌同学交流了她为提醒同学们后门有所损坏而自制贴图的思考。而之后对班级榜样学生的表彰,以及最有责任心同学的荣誉颁发,都激发了班级同学学习身边模范的积极性。这一环节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比小品或者空洞的说理要更有效果;而这一效果在班会后同学们的行为表现中也得以体现——班中很多学生开始留意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开始关注集体的细节,开始主动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感的增进和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都是主题班会教育意义最真实的体现。
最后我想说一说班会中值得改进的地方。从流程设计来看,诗朗诵“让青春承担责任”其实可以安排在班会尾声,因为诗歌内容正好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总结,如果放最后会更好。而家风讨论的环节,仅仅是宣读最优秀的家风,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到位,这些优秀的家风如果能结合一些家庭中具体的事例,或者让家长有一个简单的反馈,或许效果会更好,这节班会就会更完美了。
校 园 心 语(五)
第十八周
初三(4)班 芮林珏
一个惨痛的经历改变了我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模”考,我考了区前5%,一度因此而自豪,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在“二模”中狠狠地摔了一“跤”,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年级排名近百,推优的希望也彻底破灭,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让我的心情跌入了低谷。在最艰难的时间,许校长、各科老师,都鼓励、关心我,为我打气,在师长们温暖的关切中,我又重拾信心。
为了在中考前回到自己最佳的状态,并用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阶段性测试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决心好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最有效地扭转自己的逆境。
自“二模”以来,放学之后的操场上少了个卖力打球的少年;在办公室里,多了个询问题目、填补漏洞的同学;拥挤的食堂里少了个与同学天南海北地聊天、慢慢悠悠吃饭的学生;教室里多了个拿着书本一字一句认真复习的男生。
每每有了想要放松,用娱乐来缓解自己内心苦闷的想法,课桌上写的字——536,如果用“二模”的状态来应对中考,就不要想什么“未来”了——总会让我打消这些念头。痛苦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击打着我的内心,不甘落后、不愿服输的性格成为我要再次成功、达到优秀的动力。
极幸运地,在南模的自招考试中,我发挥出色,签约成功。老师告诉我,这不仅仅是幸运,更是我努力的结果,因为一个人“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也为班级里不少获得提前录取资格的同学们高兴,但是高兴之余,我们也要牢记老师的教导:“预录取,不等于就能放松,而是要以一种更加从容且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中考。”在中考即将来临的最后十几天里,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只要坚持不懈,今天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明天收获的一定是硕果!
校 园 心 语(六)
第十八周
初三(5)班 谈栩岑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主人想雇一位车夫,有两个车夫前来应聘。主人召见他们后,只问了一句话:“你们这些年来翻过车吗?”一位车夫拍着胸脯说:“没有,我从来没有翻过车。”另一位车夫老老实实地说:“我翻过三次车。”结果,主人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认为,没有翻过车的车夫,阅历不深,经验不足,不一定是好车夫。
就如同我们的学习,如果你的学习路上一帆风顺,随着你的成长,你的未来并不一定是美好的。相反,如果你在成长或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坎坷和挫折,你要勇敢面对,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新的目标。目标是方向,是动力,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选择。只有目标明确,看准目标努力出击,才能勇敢地往前走。
其次,基础与能力是关键,我们要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认真做好基础题,复习错题,打好坚实的基础。还要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不断钻研的精神。
最后,自信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考试比的是心态,要沉着冷静,充满自信,遇到不会的题型不能慌神,冷静下来仔细推敲斟酌题目中的一字一句,沉着应战。
初三的生涯即将结束,距离中考也只有十多天了,记得百日誓师时心中那神圣不可动摇的目标,坚持,坚持,再坚持!已经努力前进了这么久,现在就是最后的
校 园 心 语(七)
第十八周
高一(1)班 蒋靖怡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在我们家,“家风”这一词似乎不太在父母口中被提及,但从长辈的言行举止中就能体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我们脑海中,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一种生活习惯。一个家庭有着家风,那么一个班级也应有它的班风,一所学校也应有它的校风。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班集体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行为作风。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之间增进了解,相互融合,便会有一种相同的作风体现出来,那就是这个班级的班风。
在绍兴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中,我班团结友爱的班风就充分体现了出来。在登大禹陵的时候,我班同学分别组成小队,互相帮助、互相搀扶、互相鼓励,每个小组总能关切到队尾的同伴,每登一段台阶,总要回头望一望、等一等、扶一把,直到所有组员都跟上了队伍才迈开下一步的征程。最终全员抵达大禹像前,并合影留念,见证我们的团结友爱。在“读书节”义卖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在义卖时,全班同学都也尽自己所能来帮忙,班级就如同家一般,拥有着无穷大的引力,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平日学习生活的点滴中,我班的凝聚力也得以充分体现——课间,很多同学会主动“包围”讲台,追着任课老师问问题;午休时,不少互动小组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正是我们班良好学风的体现。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团结与进步,将成就学校的和谐与发展,进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回顾“绿舟军训”,在每项活动中,在与区内兄弟学校的竞争中,我们高一年级每个班级都竭尽全力,即使本班没有拿到极其优秀的名次,但看到其他班级获胜,我们依然很高兴,因为这代表的是学校荣誉。这其中体现出的团结、进取精神和刻苦、求实作风正是每个西南模学子值得发扬和传承的校风。
家风,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班风,教导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并融入班级大家庭;而在校风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我们正向着“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目标努力着,努力争做对社会大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