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园 心 语(一)
预初(2)班 郭佳赟
雷锋,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崇高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雷锋”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午一节数学课,照例应该在上课前把黑板擦干净的值日生由于未听到铃声而没有到位。过了一会儿,大家猛然发现数学老师已经站在门口。整个班级顿时鸦雀无声,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此时,本该是下午值日的一位同学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立刻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拿起黑板擦就擦开了。这位同学的热心肠和及时“救场”,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中午,一个男同学吃完午饭,开始订正试卷。写着写着想要打草稿,却发现忘带草稿本了。哎呀!赶快去借。他来到一位女同学的桌前:“能不能借我一下草稿本,我没带!”乐于助人的女同学马上将自己桌上的小本子递给了他。与此同时,她发现那个男生正在订正的是一道难题,好像已经思考半天了,于是找来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男同学一下子开窍了。这时,他俩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放学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往楼下赶。当天的值日生拿起扫把扫地。“让我来!”原来是勤劳的“小义工”小白,每天都准时“上岗”,从不叫一声累。瞧,他右手拿扫帚,左手握簸箕,扫得有模有样。
是啊,越来越多的“雷锋”正在人们身边不断涌现。他们的善举,必然是班级、学校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也定会成为我们这座城市里广为传播的正能量。
校 园 心 语(二)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预初(5)班班主任 李雯婷老师
前几天,读到了一首诗,想与大家分享: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最近,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马来西亚航空失联客机。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乘坐国际航班时的情景:当飞机缓缓降落,机舱内所有的外籍乘客都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时我还在纳闷,后来才得知,大家这是在感谢上苍给予了他们平安,感谢机师守护了他们的生命。
这些天,当马航失联的消息铺天盖地,你是否一直在推测失联的原因?你是否始终在猜想究竟是谁操控了飞机?那么,你又是否为那239条生命担忧过?马航的失联,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生命的机会。
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个瞬间,欢笑也好,苦恼也罢。因为你能站在这片土地上,你能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美好感受,你能亲眼看一看这多彩的世界,你能感受家人、朋友对你的关怀。生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孩子们,不要害怕眼前遇到的困难,或是将来可能会面对的挫折。我们,只要站立着,就能靠信心、决心和毅力抵挡迎面袭来的风雨;只要抬起头,就能望见远方的道路和温暖的灯光。看一看身边向你投来期待目光的亲朋,想一想身后给予你帮助和支持的师长,你就会有“跌倒了站起来继续前进”的勇气,就会有“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孩子们,让我们坚强、自信地生活,活出生命的真精彩!
校 园 心 语(三)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预初(9)班 薛怡雯
这个学期,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活动丰富多彩,阅读《西游记》、创作相关绘画作品、文学常识演讲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文学常识演讲。
老师让我们按学号在语文课上介绍文学常识,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还拓展了同学们的文学常识。由于本周一轮到我主讲,因此上一周,我就选定了题材,准备讲讲“词牌名”。经过精心准备,我用PPT作为“教学”辅助软件,打印了讲稿,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之背诵了下来。为了讲解好“词牌名”,我选用了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细细品读原文的过程中,我也品味着毛主席的思想与情感,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我背得入迷,好像身临其境,来到毛主席所处的那个年代。毛主席的远大胸怀及抱负,让我敬佩不已。我仔细致地准备着,对着镜子模拟“教学”,背给妹妹听,讲给好朋友听,基本做到了脱稿演讲。
终于轮到我演讲了,当我背到《沁园春·雪》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时,同学们也跟着我一起齐声应和着。毛主席的诗是多么豪迈!等我演讲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演讲,通过前期准备时搜集资料,我拓展了不少课外知识;演讲中,我培养了自信,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事后我更体会到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辛劳!在此,我真心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校 园 心 语(四)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初一(1)班 陆博圆
“哇,看!我做出来了!”这是第六周校外劳技实践活动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虽已经时隔一周,但我仍记忆犹新,同学们如银铃一般的欢乐笑声仍回荡在那片天空下……
第一次踏入从没见过的制作室,我和同学们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面粉,擀面杖,刮板……这些都令人新奇。这时,一位穿着白色厨师装的老师发话了:“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做花式蒸饺,首先我来教大家和面!”此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就炸开了锅。是啊,平时就算做饺子也是外面买了饺子皮然后再做的,哪有和面这回事?
没等同学们讨论完毕,老师又发话了:“接下来我要教大家做了,大家看好了!”话音未落,老师的身边已经围满了同学,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的动作。只见老师有力地捏着面团,撒上面粉,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游刃有余,不出一丝差错。不一会儿,一个面团已经初具雏形。
看到老师做得这么好,我也忍不住蠢蠢欲动起来,我开始自己动手做一个面团。咦?怎么成不了型?再看看老师的面团,光滑饱满,而我揉的面团则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老师走到我身边,接过面团,手把手地教我:“这里要撒面粉,要用掌根揉。”得到了老师传授的“独门秘籍”,我有了信心,按照要求、把握技巧开始了又一次尝试。果然,一个个“模范”面团诞生了。我欣喜地捧着面团,别提有多高兴了。
随后,我们又学习了各式花样蒸饺的制作,还进行了评比。望着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饺子,成就感油然而生。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新知,更进行了实践;不仅体验了反复尝试未果的失败感,也感悟了“屡败屡战” 锲而不舍精神的可贵,更饱尝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感谢学校组织安排的劳技实践,让我们在做中学、在学中体会快乐,感悟生活,收获满满,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回味却久久没有消退……
校 园 心 语(五)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初一(4)班 林 怡
第六周,学校组织我们去徐汇职高上劳技课。听之前去过的同学说可以学烹饪,大家都十分兴奋,超级期待接下来忙碌的一天。
第一节课是冷雕。老师用他神奇的刀法,把普通的白萝卜、番茄和胡萝卜雕刻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鸟和花朵。尽管雕刻过程是通过小电视转播的,但仍然让我们震撼不已,随后构想着在接下来的操作和实践中如何胜出——老师制作的那些美丽的“小玩意”将作为一、二、三等奖送给装饰盘子最好看的三个小组。老师的讲课幽默、易懂且生动,我们都听得很认真,上午的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过去了。
课间,老师的巧手仍然在快速翻飞着——他在制作送给我们师生的“小礼物”,同时向好学的杨老师和一群好奇的同学们传授着蔬果的雕刻经验。当我们问起老师傅这般巧手艺能否速成时,老师傅十分严肃地说:“这可不是速成能够做到的,是靠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苦,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把手割破。而且还要有创新,墨守成规是不会出彩的。”听到这,忽然想到这个学期学校的教育主题,想必“做对社会大有益的人”也要坚持不懈,在岁月的沉淀中锻炼与成长起来的。想想学习,大概亦如此,没有勤奋学习哪能取得好成绩呢?
第二节课是学包花式蒸饺。虽然材料有限,饺子馅是用面粉团代替的,但我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在和面与包饺子的过程中,大家学得尤为认真,且干劲十足。大概是我们经验不足,中途遇到一些小问题,所以我就去请教了班主任杨老师,要知道杨老师的烹饪技艺可是很高超的噢!杨老师一边和面,一边为我们解答着。最出人意料的是体育唐老师,他的操作手法颠覆了我们对体育老师的固有印象,唐老师不仅揉面动作娴熟,揉好的面团也十分光滑有型。
校外劳技活动,帮助我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更让我体会到,很多事只有亲身体验了,真正实践了,才能感受到其中无穷的乐趣。劳技活动是如此,生活和学习的许多过程亦是如此,都等待着我们的认真参与和细心感悟。
校 园 心 语(六)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初一(9)班班主任 戴迎明
今天,我们初一年级在此举行“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首先,我代表年级的十位班主任向全体同学表示祝贺,因为今天是你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戴上大红领巾的过程,意味着成长。
《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在谈及她的成长时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我们在迎来成长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彷徨,不知道成长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或许那会是更多的自主和自由,也应该是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领巾大,责任更大。首先,责任里有“爱国”二字。热爱祖国,是我们的责任,因为祖国是我们的根。唯有建设起强大的祖国,我们才能不受外敌侵略,才能维护自己和同胞的权利,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正直善良、敢于承担,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文化有修养,当我们中有更多的人能够掌握更新更强的技术,那么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强盛呢?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心怀强国志,眼光远大,立足当下,成为“对社会大有益的人”,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责任里有“爱家”二字。“没有国,不成家”,然而没有“家”,也成就不了一个具有向心力的“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是父母用他们无私的包容,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是父母为我们提供了最安全的保护,为我们挡风遮雨。所以,孝敬父母也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期待,更切实地体会父母的心情,更实际地分担父母的辛劳。“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为人准则!
第三,你还有一个责任叫做“传承”。“传承”贯穿在“爱国”和“爱家”之中。我们的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有积淀深厚的智慧和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文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立身的根基,能让我们望得更远,想得更深,悟得更透。
忠诚守信、真诚友善、勤勉好学、坚韧不拔、乐观积极、百折不挠……这些优秀的品质应该在我们的言行之中体现,这才是传承!当我们的生命里浸润了这些优秀的品性,才谈得上创新和改革。重视“家风”建设是一种传承,而赋予“家风”更符合时代的内涵,那就是创新。课堂上学习知识是一种传承,而用这些知识去发明创造,去探索发现未知的领域,这就是创新。传承下去,才能承担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看到可喜的发展和改变。这就是你们的使命!
作为成天陪伴在你们身边的老师,期盼你们成长、成人、成才。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从此刻开始书写最绚烂的青春,最精彩的人生!
校 园 心 语(七)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初三(3)班 童之航
4月13日的体育中考已是迫在眉睫,学校为了给我们更多的锻炼时间,就把每天早晨七点至七点半之间的时间,用作我们初三学生的晨跑时间段,每周二和周四还可以去篮球馆训练横箱。每天,老师们都陪着我们晨跑,还常常站在跑道内给我们鼓劲,有时甚至还和我们一起跑。现在想来,这项活动无疑是十分有益于我们提高耐力和训练意志力的。
但是,在班主任老师刚向我们公布该项训练要求时,我却对此颇有微词。晨跑是七点开始,意味着我们要早到校,这对于本来睡眠已有些不足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且我是选游泳作为中考项目的,游泳成绩还不错,因此对晨跑并不是很重视,甚至没把它放在心上,认为它不值得我花力气去练习。所以在刚开始的阶段,我依然我行我素,虽然每天也在七点之前到校,却把时间都花在补作业和与同学闲聊上,还对那些跑得满头大汗的人嗤之以鼻。直到有一天,老师下了一道强制性命令,每个人,即使是选游泳的,也必须去晨跑。这使我更加不服气,就决定第二天去操场跑一次试试。
谁知,我刚跑了一圈,就喜欢上了这种没有拘束,自由洒脱的跑步氛围。体育课上跑一千米时,我的成绩很糟糕,可我又特别想跑进4分20秒,结果总是拼了全力但还是没及格。但是晨跑不同,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定,我可以以自己喜欢的速度跑完一圈又一圈,而不用担心没达到标准或被同学嘲笑。但就是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使自己的耐力和速度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跑步时,我的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心中只有跑完下一圈的欲望,这种心无杂念的状态对于初三的我来说,十分难得。而且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后,我感觉肺活量增大了不少,游泳时明显感觉轻松了不少。看来,晨跑确实对保持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现在,我们正处于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重视平时的每次锻炼机会,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时光,争取不给自己的中考留下遗憾。
校 园 心 语(八)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初三(10)班 陈美菱
看着倒计时牌上数字一位位地减小,就想起了去年今日,那时,我也在写“校园心语”。当时的我们正值初二,看着同楼层初三的学长们在中考倒计时的紧张氛围中学习着。而现在,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一年的时光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度过,最终将止步于今年六月。
中考是我们人生中第一场影响未来的考试。我相信每个人现在都无比珍惜每一次大考的机会,阶段性测试刚过,有的人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有的人突飞猛进,有的人止步不前甚至有所退步。我们必须对获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思考止步不前或退步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明确目标与措施,倍增继续奋斗下去的斗志。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紧迫的,但又是公平的,所以千万不能浪费每天的分分秒秒,要把事情提前做好,给未来留下余地,这样才能和大家一起稳稳地度过中考前所剩不多的日子。
想想我们在西南模度过的近四年的时光,酸甜苦辣,想想每天的所付出的努力,想想初三那些拼搏的日日夜夜,想想师长的期望,都将浓缩在接踵而至的中考中啊!所以,现在不努力,不改变,不上进,还等到什么时候彰显和展现自我?抓住中考的机会!
我希望在最后几十天这些大家共同拼搏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离自己心仪的高中越来越近,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我希望在我们终将分道扬镳的那一天,我们都能自信地走出这座充满回忆的校园。
校 园 心 语(九)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高一(1)班 傅众杰
第六周,学校组织开展了高一年级的社会考察活动。如今翻看着相机中的一张张照片,仿佛又将回忆拉到了行程第一天的下午,整个行程中最累,但同时也是最难忘的时刻——攀登大禹陵。
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自行攀登大禹陵。从山脚下的广场向上望去,一座巨大的大禹雕像正矗立在山顶,气势恢宏,让人忍不住想要近距离欣赏。
登山开始了,一开始我们都走得十分轻松,时不时地抱怨一下前面的人走得太缓慢了,并跨上路边的小土丘向前飞奔。可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的步子渐渐地缓了下来,呼吸也急促了起来,时不时地还要停在台阶上休息一下。放眼望去,正前方除了台阶还是台阶,根本就望不到台阶的尽头。尽管当天绍兴的气温并不是很高,但额头上早已渗出了汗珠。
这时,有的组员将自己包中的瓶装水分给口干舌燥的同学;有的组员将他人手中的物品放到自己的包内,以减轻他人的负重;还有的人搀扶着走不动的组员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此时的前进速度已十分缓慢,但最终我们小组没有一个人掉队,全都成功地登上了大禹陵的最高峰。
翻看着相机中的一张张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记录着一段难忘的经历。通过攀登大禹陵,我们不仅领悟到了面对困难“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处事精神,更为那些互帮互助的同学情和团结协作的班级凝聚力而感动。在我们接下来的高中生涯中,我们要将这些精神品质不断发扬光大,将我们1班打造成一个更加自信自强、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优秀集体。
校 园 心 语(十)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高一(2)班 马榆深
家风,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对现代社会的许多小家庭来说,似乎已经变得陌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感到现如今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家有着诚信之风。“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从我出生起,父母就一直用这句名言提醒着我做人要讲信用、要诚实、不可以说谎话。记得有一次在课外班的最后一次综合测试中,我惨不忍睹地拿了四十多分,无地自容。回家之后,父母问起情况,我顿了顿,并没有告诉他们实情,而是转过身,将自己考了八十多分的“消息”告诉了他们,我害怕与他们对视。可是,父母最终还是发现了我藏在书包最底下那耻辱的分数。他们二话不说,将已在被窝中的我拉起来,一顿“生活”,那股狠劲令人畏惧。他们又将我拉到门外,要求我想清楚自己的错误再进家门。刺骨的寒风打在我的身上,打到我发红的屁股上,打到我满是眼泪的面颊上,打到我的内心深处,在心底,刻着那句话——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
我家有着民主之风。在我们家小到外出吃饭都必须经过全家三人共同决定,这并不是斤斤计较、小气的表现,而是体现出每个家庭成员之间权力平等,体现对每个家庭成员足够的尊重。在每次讨论时,我与父母都各抒己见:赞成则赞成,反对则抗议,并要说明反对的理由,直到三人再次达成一致意见。这对我的成长十分有帮助,在无形间进一步拉近了我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渐渐地使我有了比较明确的是非观。
我家还有着锻炼之风。“不爱运动的人,他肯定是懒人。”我们家可全是勤劳的人。没到晚上的固定时间,就已经全家总动员——妈妈在跑步机上跑着,爸爸做着深蹲,我举举哑铃,再做做俯卧撑。一家人其乐融融,乐此不疲,小小的房间洋溢着运动的快乐氛围。
我要感谢父母,感谢您们宽严并济的教育,才有了现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我,我一定会将良好的家庭风尚传承下去,使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成员受益!
校 园 心 语(十一)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高二(3)班 卢天立
从春节开始,因为央视的街头采访,“家风”二字频现媒体。每当看到电视上,老年人就家风侃侃而谈,年轻人却支支吾吾,一丝无奈惆怅总会泛上心头。在物质快速发展,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家风”这个日趋陌生的词汇又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
“校有校风,家有家风”。家庭作为人一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风正,则人正;家风浊,则人浊。学校这学期开展的“家风大讨论”,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家的家风。
家风,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它更多的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事准则或原则,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声的力量”,言传身教给家中晚辈。
我家的家风,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诚实、守信、慈孝”。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也是我家家风的根本和重中之重,是家里每个人都必须恪守的行事原则。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是这家中长辈在我幼年时就教给我的,亦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慈孝则包含了两层意思——慈善和孝感,人性本善,这是人之间最朴素真实的情感;还有“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每一个后辈应尽的责任。
我认为,家风不应仅仅局限于口头,更要落实到日常的实际行动中。平时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了自己的家庭、自家的家风。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家风。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就能自信地面对身前的话筒,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家风了!
校 园 心 语(十二)
第八周 2014年3月31日~~4月4日
高三(4)班 郭佳琦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看着高考倒计时牌,惊觉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高中毕业了。回想起三年前的九月,我们满怀憧憬地走进学校,那时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然而现在,这当时看着“还长着”的日子竟就要结束了。时间都去哪儿了?高一高二的生活还历历在目,都恍若昨日。从昨日至今日,由15岁到18岁,我们长大了……
楼姐在一天的课上对我们说,成长是痛苦的。
成长的意义,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变化。它意味着一个人渐渐摆脱幼稚,迈向成熟。曾经的我们暴躁、任性、叛逆,做任何事情都是由着自己性子来,有些话开口就说,却不曾想过是否伤害到了他人。我们曾在老师和家长说我们“幼稚”的时候怒气冲天,总自以为自己早已长大,早该脱离家长庇护般的管束,而因此站到与老师和家长对立的一面。然而,我们其实从未脱离幼稚,因为我们还会对家长和老师感到厌烦,我们还会只依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一意孤行,这便是我们还未成长的最好证明。
没错,成长的确是痛苦的。
因为真正的成长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任性和依赖,学会关心和顾及他人。成长要求我们懂得并能够去担负我们自己该担负的责任。责任,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便是担子,而且不会是个扛起来毫不费力的担子。学会关心和顾及他人,意味着我们不能够再张口就说,或是动手就做。我们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就有了全局观,也就逐步懂得了“爱”,敬爱我们的师长、关爱身边的人……我们就会逐渐成长。
如今的我,走到了18岁,我能感觉到,事不关己、不负责任、口无遮拦这些幼稚的行径正渐渐从我身上褪去,我想在不久的未来,我就能彻底摆脱它们。
或许,待到真正的成长来临时,我会棱角全无,甚至“遍体鳞伤”,但我绝不后悔。因为成长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