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园 心 语(一)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预初(5)班 程宇昂家长
周末陪儿子去某教学机构培训学习,总会留意门口的板报,看一看“新知杯”等数学竞赛获奖的学校、学生名单。每每看到西南模榜上有名,我会像孩子般兴奋、激动,我在那里知道了张家铭、张晋之——这些优秀的西南模学子,而每每听到其他家长赞美近年来西南模发展壮大时,我的雀跃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我常很感动,为西南模学子的刻苦求学精神。我更为感动的,是为这些孩子付出努力的老师——西南模的老师们,在陪伴学生走向模范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成为了令人敬仰的模范。我想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应老师。一次,家长会上,我与应老师互相交换了对孩子的看法。孩子喜欢数学,解题思路快,在这学习方面也肯花功夫,只是有些粗心的毛病,另外他想多学点课外知识。第二天,应老师就主动找孩子谈心,找差距,寻根源,订计划,立壮志,应老师因势利导,激发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孩子的学习真正起航了。
一道题目,应老师会带领他寻找多种解题思路。老师循循善诱,激发孩子的思考主动性,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使我们家长体会到了“内引”“外塑”模范教学理念的功效。孩子回来告诉我,应老师不光数学教得好,运动会上好一个飒爽英姿;孩子回来告诉我,应老师家离学校很远,但她总会很早到校,很晚下班;孩子回来告诉我,应老师考试期间,站在走廊里,与班级每位同学都一一握手,为我们加油鼓劲,还赠上励志警句;孩子回来告诉我,这次期中考试100分,我总算对得起应老师了……
从孩子的口中我知道,他生活在西南模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幸福。我庆幸自己的孩子能在西南模成长!在此由衷祝愿西南模不断发展!
校 园 心 语(二)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初一(6)班主任
郗厚瑜
为搞好班级卫生,我们通常这样做:班级张贴“垃圾不落地”的提示;班级摆两个垃圾桶,方便同学扔垃圾;买大号的垃圾桶,以使同学“扔”得准;时刻提醒同学把台板里的垃圾扔掉……这些做法可能会使教室卫生洁净,但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公德心。
本学期,我班推出新规定:教室不设置垃圾桶,取而代之,在中午和放学,由值勤同学两次使用垃圾桶收倒垃圾,由值勤班长每天负责检查每个同学台板的卫生保洁情况,发现不足提醒改正。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都能自觉执行这项规定,班级卫生状况也越来越好了。我以为这件事,就是发扬钉子精神,做好自己的本岗工作,这是最需要持久耐心的,这也就是我们班的学雷锋行动。
做事有耐心,培养责任感,这种教育方法很有借鉴意义。法国人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耐心,比如他们会给孩子糖果之类的零食,但同时会提出要求——必须饭后过四个小时再吃,所以法国的孩子十分乖巧,十分有耐心。如果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心。垃圾放在自己的课桌里“爆仓”,考验的是耐心,树立的是公德意识,培养的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正如一口痰憋着,会不舒服,如果随时随地乱吐痰,自己是舒服畅快了,可是你却把细菌传播给了他人,这当然不可取。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品性,要从校园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技巧就在于“延迟满足”。你学会等待,培养耐心,能坚持到底,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文雅的人!
校 园 心 语(三)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初一(8)班 毛 为
我特别喜爱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周游世界》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过很多遍,依然可以读到浑然忘我。这样的书多多益善,我把它们直接放进我的书橱。
也许,在别人看来,我这样做是自私的。可是,我每看完一本书,就将它们当做好伙伴,而不是没有生命的物品。我担心,它们会碰到一个不好好对待它们的主人,担心它们被不爱惜它的新主人弄得残缺,而由我保管着,至少能保证它们完好无损,有用武之地。
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曾将一本书借给过小学同学,可还回来的却是一本里页被折角、封面面目全非的书了。说不清当时我的心情有多愤怒,埋怨了多久,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将书借给他人,就连至交好友,我都要他们再三保证不会弄坏书,才肯借出。我不在乎有同学说我自私,这么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知道,那些书坏掉了,让人心疼,难受,我宁可不出借了。
最终,我还是选了三本书捐出去,这已是我的极限了。这三本书,我是非常喜爱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们能遇到爱书的新主人。
校 园 心 语(四)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初二(1)班 姜子豪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西南模度过了三个春天。
春天的校园,更有那么一种清幽、隽永之感。校园面积不大,模样也不新,显得很低调,内在却不乏荣光。
自以为熟悉校园的一切,一切都看得明白了,而每当我徜徉在春天的校园,常常会有新的联想,新的感悟,新的启发。
今天,我又独自漫步小路行廊。花香绿韵,清风拂面。那股冬季的苍凉感弃掷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清新的,温暖的,激励的。因这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可以看到成长的萌动与勃勃的生机。
春天的校园,总有淡淡的玉兰芬芳。漫步在这里,每时每刻,有一种沐浴在春雨中的感动,那是润物无声的。或者就是春日朗照的痛快,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远远地,视线越过那排篮球架,尽处有一片清秀的竹林。噢,静谧的,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竹丛,营造一款成熟、稳重与冷静的气氛。虽然只有校园北侧有一片竹子,却似乎全然抚去了心中的浮躁,我也沉静下来,执著起来……
亘古不变的真谛我也许还不明白,超越空间的思考也许我还不懂得,于懵懂中清晰了的,便是春笋拔节的努力。我唯有去珍视这片校园,热爱这片校园,赞颂这片校园了。
校 园 心 语(五)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初二(10)班 施哲昊
想起期中考复习期间的情景:午休时,我在教室里闲逛,但是另有一些同学仍然努力学习着,因此我们的成绩也就差了一大截了。
她,是我们班相当厉害的尖子生。复习应考的阶段,她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复习。那时,她正在复习英语,眼睛盯着老师下发的复习材料,注意每一个单词词组,轻声读着记着。她背上一小段时间的英语,又打开物理书,做起了物理习题。我颇感疑惑:短时间记忆,英语单词记得牢吗?疑问不解,十几分钟后,我又向她那边望去,发现她收起了物理作业,开始默写英语词汇。我恍然大悟:原来她是稍作停顿,再测试自己背诵掌握的程度。她顺利默完,校对批改——用红笔一丝不苟圈出错误,又投入新一轮的背默循环之中。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复习,她每天都会这样踏实操练,只是我之前忽略了。
我向四周观望,发现还有一位男生端坐着,认真复习语文。书桌一侧摊放着语文书,旁边有一张白纸,书和笔,交替进行着读与写的工作。一会儿,他温习完所有的篇目,把语文书放回进抽屉,接着在白纸背面开始了默写。他毫不犹豫地落笔书写,不禁让人感叹他在我们背后的艰苦努力,真是胜过我们不少了。
我能感受到教室里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复习。我现在发现这些榜样,并学习他们,还不算太晚。或许我的成绩还是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我相信只要我用心用力学习,并且持之以恒,我也一定会成功,像他们那样成功。
每一次的努力,就是一次奠基,一次机遇,一次升华。终有一刻,所有投下的汗水都会有回报的。我不气馁,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每天好好学习,我一定能取得我想要的成功。
校 园 心 语(六)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初三(5)班 陈泽宇
这次二模考,我的成绩与一模考相似,又是不动声色的与市重点分数线挨边。经过一番反思,我发现这两次失利实则必然。
初二时,我的成绩总体还不错,可到初三就突然不显山水的了。原因有这样几个:首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初二的成绩还不错,所以初三了,我还按初二的方法学习,跟不上初三学习的要求。初三的学习靠的就是“认真”二字,别人都更努力了,可我还是初二时的老样子,成绩自然就难有大的起色。
其次,自我感觉的误区。周围同学一声不吭超过去了,我以为是偶然的,也不以为然,自己还是轻轻松松,没有重视学习。而当偶然变成必然时,我依然不自量力,空以“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觉得平时成绩不算什么,只要把握住重大考试就行了。但是,平时一直落后,怎么可能大考一鸣惊人呢?
最后,心态也有问题。一考试就紧张,为什么要紧张呢?说白了,就是平时基本功不扎实。比如说,平时古诗词什么都没背孰弄透,考试前一天拼命背,课内算是搞突击弄明白了,其他要点就来不及细细复习了。还有数学,平时作业马虎,扫一眼题目就动手,计算量大怕麻烦不想算,列个式子完事,觉得自己思路对就行了,结果二模考的最后两题想算也算不出来了,考试结束发现答案和别人完全不一样,一紧张,就影响接下来的考试。
总结三个方面问题,找出了结症,我唯一的机会就是中考了,而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迎难而上。四十天的复习时间,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我定要为这四年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校 园 心 语(七)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高一(1)班 戚中天
默默付出,坚持做好事,我们班就有这样的雷锋和雷锋精神。
杨亦琴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她初中当了四年的劳动委员,做事特别认真。每天早晨到校,总能看到干净整洁的教室,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令人倍感温馨。这份温馨,源自她每天放学后的负责,督促值日生打扫卫生。她也亲自打扫,总是班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她毫无怨言,这样的学雷锋行动已经坚持了大半个学年了。
蔡子凡是我们的班长。自受命以来,神圣职责在肩,他总能起到表率作用。开学初,他的数学成绩曾经滑落到低谷,被数学老师点名训斥过,但他没有消沉,发愤努力,奋起直追。如今,他多次作业被数学老师表扬,成绩跻身班级前列,他的顽强精神让我敬佩。
集体活动中,他带头领队。学军、学工、社会考察,他积极组织准备,带领我们完成任务;活动结束,每次是他代表班级总结,精彩的PPT,字正腔圆的发言……我们知道他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还有副班长王元祺,每天为班级收集饮料瓶,积攒班费。这项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实则难度不小,瓶子数量多,分拣需要耐心,而且瓶身满是污垢,干好这份活儿,对一个大男生来说实属容易,而他从上学期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一句怨言。
在高一(1)班,像这样的雷锋有很多,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相信我们班会有更多的“雷锋”涌现出来。
校 园 心 语(八)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高二(4)班 马 超
有人问:“学习有什么用呢?”或许,这只是一个对读书学习心灰意冷的人随便发发的牢骚罢了。我相信,我们周围一定有很多人想过、问过这个问题,似乎是有必要在学习之前想清楚这个问题。
葛剑雄教授曾在剑桥邂逅霍金,那时霍金专心研究宇宙黑洞理论。这样的“怪人”,在牛津、剑桥并不稀奇。早在1670年,一个叫哈雷的男孩,放弃了牛津本科学位,去一座岛上建立了临时天文台;1758年,他成功预测到一颗回归时刻的卫星,命名为“哈雷彗星”。1825年,达尔文来到剑桥学习神学,后来去了南美洲考察5年,撰写了《物种起源》。上世纪50年代,两个剑桥学生在吃午餐时突然宣布:“我们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这个酒吧的桌子背后从此就镶嵌上一块铜牌——克里克和沃森在这里宣布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被上帝的苹果砸中的牛顿,27岁时他就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而他们是否提过“学习有什么用”之问,这已不重要了,他们是卓有成效的学习者,成为后世受人尊敬的大家。
我认为,读书学习的动力,不是功利性的“有用”,也不是单纯的兴趣,而是一种信念,是自己超越自己的意志和斗争。学习和做任何一件小事一样,得先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把它做好。荀子说,“学不可以已”,我觉得这是真理。每个人都有惰性,光凭一时的冲动是无法持久学习的,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业的加重,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馈赠我们的越来越多了。感谢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觉醒,我一定会再想想这些,不断自勉,不断学习。
校 园 心 语(九)
第十四周 2012年5月7日~~5月11日
高三(1)班 张雨浓
春雨已不知下过几场了,窗外的树枝丫早已悄悄爬满了新绿。天气变得越来越好,转暖了,一切都在升温,一切都在酝酿,让人觉得有股归属于拼搏的力量正在悄悄萌生,正在壮大。
明天,18岁的我们,就要拍毕业照了。“伤感”这个词,或许压根就没被我们感知。因为,总有种拼搏后的轻盈,总觉得有股力量支持着我们,无暇“伤感”,只有充实,只有奋斗的号角。
中午,走一长段路,走向食堂。穿行在学弟学妹身边,发现自己已不会再幼稚的蹦着走路,或者肆无忌惮的一路高歌。很自豪的,回头再看一眼朋友,彼此会心微笑了。忽然,踩到台阶上的积水,脚底打滑,身体猛地前倾,“小心!”朋友一下子握住了我的手。还是会心一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友爱的力量。
这个春天,除了依旧淅淅沥沥的雨点,一如既往地敲打着窗檐,捧起这高三的酸甜回忆,终于让我明白那力量的源泉,这是只属于高三的力量,是学友间的分数较量,是老师悉心教诲的成效展现。没错,在校园中穿行时,这些都能被彼此领会成那一个鼓励的微笑。
六月,那不久的40天后,将迎来爽朗的热烈夏日。那时,我们都已换上夏装,我们都将满怀信心,走进高考的考场。这个季节,没有伤感,没有惆怅,有的只是千锤百炼后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