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西南模范中学 何 燕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二期课改成果
西南模范中学 何 燕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03-17

挖掘德育因子 整合课程资源 学好中国区域

——以初中地理《北京市》一课教学为例

西南模范中学   何  燕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不仅涉及道德问题,还包括政治、法律和宗教等内容在内,涵盖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

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学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水准极为重要。各科教学应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负起育人职责,达到“寓教育于不知不觉之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以沪教版初一地理《北京市》一课教学为例,简述地理学科德育渗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认识古都风貌,感受悠久历史文化

《北京市》是初一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性较强的区域学习内容,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北京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图文资源,运用好这些资源,并适当加以补充与拓展,是加强对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并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的最佳契机。

在开展“北京的名胜古迹”内容教学时,教师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内容,而课前,教师了解到班上有些同学曾经去北京旅游过,于是就安排了学生交流展示活动,由有学生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说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这是什么地方?

(课件展示: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图片)

学生:猿人,猿人博物馆。

教师:是的,这是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几十万年前,北京就有猿人生活。1929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等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北京也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师:北京的文化历史还体现在有很多名胜古迹,有些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课前,老师了解到班上有些同学曾经去过,我们请他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北京旅游照片,介绍重要名胜古迹并简介谈感受)

学生甲:我是在08年春节前后去的北京,这是我在“鸟巢”、故宫和天坛前的留影。在游览北京众多的景点中,我对长城的印象最深刻,这是我在长城八达岭的照片,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我觉得那里十分宏伟、壮观,值得一去!

学生乙:我也是08年寒假去的北京,这是我在长城、“鸟巢”和毛主席纪念堂前拍的照片。北京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我裹着厚实的冬装。这张是在天坛前拍的照片,说到天坛,它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重要、规模最为宏大的封建王朝建筑群。

学生丙:……

学生丁:……

此项学生活动,由去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交流自己的亲历,交流内容自然、真实,效果良好;不仅较好地由“学生教学生”认知北京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去北京旅游的热情,而且教学中进一步开发了“学生”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关注了“以学生为本”的地理教学过程。

教师除了让去过北京的同学上台展示图文,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教师还对该部分教学作了如下新闻案例补充:

教师:在北京众多的古迹中有一处在历史上遭受过侵略者的蹂躏,是哪里?

学生:圆明园。

(课件展示:圆明园遗址图片)

教师:说道圆明园,让我们联系到2009年2月23日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的阻挠,执意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鼠首和兔首,2月25日晚8时,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天价”被神秘电话买家拍下。关注拍卖结果是一方面,但这更加激发起身为中国人对海外流失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

引入兽首拍卖事件,既开发运用了“新闻实例”这一课程资源,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将德育因子无痕地渗透于地理课堂。

此段教学充分挖掘了教材、学生和新闻实例等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感受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和我国悠久的历史,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教师对相关新闻事实的实例补充与讲解,能激发学生有志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而身体力行的信念与热情。

二、领略首都新貌,理解时代精神内涵

地理学科教学应与时俱进,教材图文、新闻时政热点、以及校外场馆皆是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功能,有助引导学生顺应时代变革,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本课教学中利用了世博会“北京馆”和“08北京奥运”,这些学生最熟悉与关注的新闻事件,并将之贯穿运用于新课导入-重点讲解-结课等多个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中国印”的特出,突出了时代精神特征与教学文化内涵,。

如,利用世博会“北京馆”和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徽“中国印”,作为新课导入,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课件展示:“北京馆”图片)

教师:这是哪个地区馆?

学生:北京馆。

教师:对,我们能在馆的外观上看到“北京”的中文与拼音,但组委会说即使不标注,你也能识别这就是“北京馆”,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馆的外观上呈现出“鸟巢”和“水立方”,馆的外围是“福娃”。

教师:很好,而“鸟巢”、福娃等都是北京为了哪次国际盛会而设计的呢?

学生:奥运会。

教师:是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我们就用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各自的名字说出今天的主题——欢迎你走进北京!

(课件展示:“福娃”欢欢、迎迎、妮妮、贝贝、晶晶的图片)

结合最新的时政新闻热点作导入,在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也有助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又如,在学习北京新貌的重点内容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京新建筑、新科技和现代化交通的景观图,帮助学生认知北京的新发展。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而新北京的象征建筑还有很多,从世博北京馆外观的四次华丽变身我们就能看到。

(课件展示:世博北京馆的外观“变身”:鸟巢、水立方、天坛和国家大剧院)

教师:除了天坛,其他三项皆是现代化新北京的标志。我们来看这样一段影象,体会首都新貌。

(课件展示:配乐播放现代化北京的景观图片)

教师:首都新貌,反映在哪些方面?

学生:有新建筑、新科技,还有现代化的交通……

(课件展示:首都国际机场信息与图片、火车站北京站和西站图片)

教师:北京的陆上、空中交通十分便利,而运用最广的是铁路运输,我们请同学们来“角色扮演”——如果我是(某城市)的同学,坐火车去北京,该沿着哪(几)条铁路干线走呢?(可选择城市:上海、贵阳、成都、乌鲁木齐)

(学生活动:参与完成“角色扮演”,教师同步演示课件铁路干线。)

学生1:我是上海人,可以走京沪线去北京。

学生2:我是贵阳人,走湘黔线在株洲转京广线到北京。

学生3:我扮演乌鲁木齐人,走兰新线-包兰线-京包线去北京最便捷。

学生4:我扮演成都人,成昆线在西安转陇海线,再在郑州转京广线可以到达。

以组图、配乐的形式呈现“北京新貌”的景观图,既突出地理性,也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官冲击与体验,学生不出课堂,就能充分领略北京的发展成就与日新月异,这是传统能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过程中,也关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 “角色扮演”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北京便捷的陆上交通,感受了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成就。

在教学时要注意,运用的教学资源要突出一个“新”字,具体表现为内容的精简和综合,要反映地理学的新发展;以区域地理与专题并重,全面认识人地关系;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教学观。

还如,在本课结课时,提出了如下拓展思考题:

课后登录网上世博会(网址http://www.expo.cn/),跟随虚拟导游,参观网上世博体验馆“北京馆”,参观学习一次,记录下你对北京“古都风貌”的再认识,与“首都新貌”的新认识。写下观后感。

这将是一种真实的过程化感受,对促进学生在课后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大有益处。

以上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认识北京新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新进展,包括新建筑、新科技和现代化的通运输方式,感受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感受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教学中,教师的补充讲解与分析,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关注城市进步与环境,促进健康身心发展

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还应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成为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相统一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北京新城建设发展中,教师组织了有关“四合院去留问题”的讨论,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北京的新建筑与其最古老的民居四合院形成了景观上的反差,所以,在北京旧城改造过程中也有困惑。有的人认为四合院不应该拆,旧胡同要保留;而有的人认为为了城市现代化,应该拆除。同学们怎么看?

(学生稍作思考,同桌两人小讨论后,形成正反两方观点)

学生A:四合院不应该拆,她是老北京的象征,是历史文化遗产,拆除了,北京留给后人的古文化就没有了,应该好好整修、保护起来。

学生B:但如果不拆除,新的建筑就无法建造,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也不能建设;就会制约城市的发展,所以我认为要拆。

教师:那么,是否是全部拆除,或是全部保留呢?

教师进一步引导后,学生再经思考辩论,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内部设施完好,且规模面积较大的四合院群做保留,与简单整修;对于内部设施较差,且面积小,已从四合院变为“大杂院”的要拆除,建设新建筑;总之,要针对不同地段的四合院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教师:相信在同学们合理化的建议下,北京会发展得更好……

本段有关“四合院去留问题”的学习,以学生思辨讨论为主要形式,学生在辩论思考中形成思维碰撞,学习积极性高,也进一步理解了北京的文化内涵。初中生在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时,树立了规则意识,形成了正确的人地观;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培养了互助意识和责任感;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在合作中促进发展。有助于健全的公民人格的形成。

还如,在共议“缓解北京沙尘天气的对策”的教学中,有如下教学片断:

教师: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去北京呢?

(学生虽各自提出观点,但结合教师呈现的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进一步分析后,将意见统一到了对春、秋两季的争议)

教师:为什么春天不能去,在春季北京会遇上什么灾害性天气?

(课件展示:北京沙尘天气图片)

学生:沙尘暴!

教师:是的,那么你是否知道沙尘暴的危害呢?

学生:污染大气、破坏植被、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教师:是的,北京春季气温回升块,但降水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别且伴有大风,给起沙提供了条件。缓解北京沙尘天气,你有什么对策?

学生1: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学生2:多植树种草、爱护绿化、保护生态;

学生3:……

针对北京“沙尘暴”气象灾害的发端-成因-治理引发学生思考,不仅帮助学生温故了北方沙尘治理的旧知,而且使地理课堂教学融入了生态观教育。过程中,关注了生活实例这一课程资源的运用,生活实例无处不在,值得借鉴和引入课堂教学的还有更多。以上教学结合北京气候特点,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气候特点的知识,也认识了沙尘天气的成因与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学生从中感悟了社会经济发展应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了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也进一步树立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发展的积极人生观;促进了健康身心的发展。

其实,《北京市》一课教学中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与能够挖掘的德育因子还用很多,如,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照片、天安门广场景观图,寻找沿着长安街东西两侧的党政机关要地等教学内容,突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政治中心职能,激发爱国情感,明确自身建设祖国和家乡美好未来的责任和使命,落实“两纲”教育;又如,精心设计《北京市》课堂教学任务单,引导学生讨论“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历代都城?其建都的优势有哪些?”任务单设有相关提示内容,引导学生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和主要河流等方面分析北京能成为都城的有利条件。这一较有成效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有助学生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同时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国情观念。

 

要把育人和育德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活动中,就要更加重视对本学科德育功能的理解认识,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功能。地理教师须把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一是联系生活的原则。把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有针对性。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知识储备情况,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把握时机的原则。教学中,要把握好教育契机,掌握好分寸。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三是潜移默化的原则。我们更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自然渗透。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在其具体操作中势必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 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学科综合的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和向学生学习的意识,使地理教学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班 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  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荣军红.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刍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梁  晶.地理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J].中国校外教育学.2009(8)

[6]刘青萍. 浅议中学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J].抚州师专学报.2001(9)

[7]文可义.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8]周俏纨.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04(4)

[9]何淑兰.反思地理课堂教学践行“有效教学”理念[J].新课程研究. 2009(11)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