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导思·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今年既是上海高考“三加一”模式的终结年,又是新的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年,这对于中学政治课教师来说,带来的是考验和挑战,因为高考指挥棒倾斜了,因为各种原因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政治课,新高三选修政治课的学生直线减少。形势非常严峻,政治教师应该如何找到存在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只能是积极适应环境。只能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自身的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准确地运用教学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必须从传统的说教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进行有意义的或接受式、或体验式学习,把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
下面我想就政治课如何实现互动·导思·创新谈谈一点体会和一些做法。
(一)课堂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经过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探索,我们政治组总结出“互动·导思·创新”教学模式,其核心要素是以互动促创新,通过政治课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该模式中的“互动”,从课堂教学角度讲,包括师生的平等互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协调互动,学生内心世界与教学环境的和谐互动,思想道德意识与外化道德行为的统一互动。对老师说来,主要是发挥主导作用,它表现为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而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师生有效互动,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上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知识当作理论来叙述,而且要把知识当过程来探索,力求从典型生动的事例或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正确观点和科学结论,通过组织一定的活动形式或方法,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生活中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以便学生自觉学习,参与探索,从而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
(二)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导思”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过程
导思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教学改革的进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导思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纯的授受关系,确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它以学法指导为主要联结点,而学法指导的实质就在于引导、启迪,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导”。
导思教学法在不同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展现出多种多样的风貌,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程序为:
——自学。自学可采用预习阅读、媒体感知等方式来进行。仅预习阅读而言,其具体要求和措施有:
A阅读引言,把握整体。《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课的引言都概括地描述了本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阅读引言,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B字斟句酌,理解概念。在学生的自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概念的精神实质。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即从课文中找出重点、难点、关键词语和疑问之处,用一些符号和标记作出标记和批注。
C集中力量,把握重点。《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编写时,将众多基本概念含义、基本原理的内容,采用黑体字来表述。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应重点把握黑体字所表述的内容。当然,还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统一关系。例如,学习高二《思想政治》“发展问题”时,不仅要了解“发展问题”的含义,而且要了解发展中国家“外债数额急剧膨胀”、“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惨痛事实,更要了解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根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了解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精思善问,质疑问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思善问,质疑问难,努力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学习“人大制度”时,一位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国的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如何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这一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学生在阅读预习时是用心去思考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的体现。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拓展到区人大的会议室,模拟召开区人大常委会议,模拟提交“议案”、并“审议”和“表决”。这不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部分过程,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国家观念、依法执政、公民意识的政治素质教育。
E根据小结,编拟纲要。学生根据《思想政治》课文最后的小结,编拟简明扼要的纲领,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最后由“面”到“体”的捷径。这种纲要,是教材知识的“纲”,是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反映。在此方面,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预习提纲的编拟、课堂板书的设计上。它们对学生是示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疑。 “解疑”应坚持这样的原则:识记性问题可由教师直接回答。理解性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例如,面对“我国选民资格的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它说明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说明了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说明了我国民主的阶级性、适用性问题则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
——精讲。“精讲”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节奏精美。
A内容精要。“精讲”应在内容上做文章,力求使教师的讲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澄清教学疑点,紧扣教学热点。例如,高二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一节引言中有这样一句“由于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至于具体内容,教材并未展开分析说明,故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此处就要求教师抓住难点,适当补充各国的政体究竟有何不同,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实质、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方面来和我国政体加以比较,分析两者的本质区别。
B分析精辟。教师要使自己在讲授过程中的分析精辟,尤其要坚持系统分析、阶级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仅从比较分析而言,可以说:横向比较分优者,如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美国的两党制比较;纵向比较看发展,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探新知,如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等等。
C语言精练。教师应做到用词准确,合乎逻辑;表意明确,通俗易懂。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术语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是不能不半点随意性的,若用词不准确,就会面目全非。例如,恢复行使主权“不能讲成”开始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的外事权”不能讲成“特别行政区的外交权。”
D节奏精美。语言节奏的精美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教学语句的疏密断连,教学语速的快慢急缓。
——训练。导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因此,它不可缺少‘训练“这一教学环节。’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或由学生自己演示,作业,练习。 ‘训练’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导”,同型归类训练就是一种有效策略。例如,对有关辨析题的训练,可先由教师引导解决某一典型范例,然后,学生可举一反三。
[案例] 在教“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课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疑问;“计算机能模仿人的思维,它是否有意识呢?”对此,教师可运用风趣的例子进行点拨,如:“人们戴上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能说望远镜有视觉吗?”学生很快回答:“不能”教师可接着解释:“计算机也一样,它只能在人的操纵下模仿人的部分思维过程。一旦离开了人的控制,就什么也模仿不了。因此,说计算机有意识,就好比望远镜有视角一样荒谬。”通过这样点拨,可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茅塞顿开,澄清了思想上的疑惑。
(三)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创造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动学生主动地提出、发现和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通过讲故事和播放录象剪辑,向学生展示三次科技革命中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从他们的学习精神和研究方法中受到启示作用。
总之,从课堂教学的改革来说,“互动·导思·创新”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合作教育、自主教育、和谐教育、活动教育等教育主张对主体性的重视,显示了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价值性和对主体性的提升、凸现个体人格的本质魅力。
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互动·导思·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真正唤醒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尽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方法和技巧还需要研究。今后我们努力形成“菜单式”的校本教材,让学生选择,让我们的政治课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西南模范中学 政治组
汪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