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3周校园心语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心语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3周校园心语

作者/来源:校园心语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9-09-16

校 园 心 语(一)

心怀感恩 不负芳华

预初(1)班   陆铭宣家长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年,到懵懵懂懂的青葱少年,十多年的岁月,成长的脚步从未停歇,不仅在你的外貌和身体,还有你的内心和思想。

开学仅仅一周,妈妈在你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妈妈为你高兴,也想和你说几句心里话。

孩子,永远做一个胸襟宽广、心怀感恩之人。要常怀敬意和感恩之心。你是典型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所有的一切来得都太容易,往往造成你对所有的事情都认为理所当然。开学前,在和你进行一次沟通后,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调整上下学的接送方式,不再车开车送,而是选择公交出行。这不仅可以锻炼你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能让你了解父母上班的艰辛。这周五,超级台风“玲玲”与上海同纬度擦肩而过,早晨雨下得很大,妈妈心里忍不住担心你上学路上是否会淋湿。“妈妈妈妈,你知道吗,今天下大雨,一早到校,老师怕我们着凉生病,为我们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姜茶。太贴心了!”晚上,听到你激动地告诉我这些,暖心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家长,为学校的小细节点赞,也为孩子能体会学校的良苦用心感到欣慰。

孩子,永远做一个不怕挫折,持之以恒之人。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挥洒你的青春汗水,才能体会丰收的硕果。清晨,为了上学不迟到,还没等大人起床,你就早早地穿衣洗漱,只有妈妈知道,这对于一个“爱赖床”的你,是多大的考验;放学,即使再多的错题,你都书写规范,按要求完成订正。妈妈查看你的课堂笔记是,仿佛看到了课堂上你一笔一划、认真记录的模样。你用行动告诉妈妈,你在努力和自己比,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

小小少年,终要成长。加油吧,孩子!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二)

我爱我师

——写在第35个教师节之际

预初(3)班   张若瑶

今年的夏天还是那么炎热,但我的心情和往年相比却多了一丝期待和不寻常。因为我即将开启在西南模范的学习生涯。七月的一天,一位年轻、充满活力的老师走近了我,班主任吴老师来家访了。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老师对我是那样熟悉;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老师对我是那样热情;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老师对我是那样信任。时间不长的交流中,我知道您是教我们语文的。我相信您一定是位出色的老师,对学校充满自豪,对学生充满希望,对专业充满信心。通过您,我对即将认识的西南模范的老师们更加期待和向往了。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我们开学了!老师们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斑斓的新世界。语文课,带我们领略了山、水、人,感受其中的魅力,提升了我们的人文涵养;数学课,教我们认知数的衍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英语课,领我们体会语言的魅力,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一节节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堂上,我们变未知为新知,化难题为兴趣,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

老师们的关怀总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如同夏日的一缕清风,亦如雨天里一杯暖暖的姜糖水,细细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如果说我们是彩虹,那是您给了我们七彩之光;如果说我们是小草,那是您给了我们雨露的滋润。古今中外,人们把所有最好的赞美都送给了老师,把老师比喻为园丁、蜡烛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他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在我的心里,您更像一位会读心术的魔法师,总是能够及时地在我们困惑时给予指导,懈怠时提出鞭策,骄傲时给予训诫。

我相信,在西南模范的四年里,我们一定会领略到老师们更多的博学、风趣和慈爱。我想说:我爱我师,您带我们一起探寻真理!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三)

暖暖雨中情

预初(3)班  钟启煌

清晨,睡眼惺忪的我听到一阵大雨声,推开窗一看——一场如山洪倾泻的暴雨从天而降,外面一片雾茫茫,我心想:得赶紧出门了。我吃了一大碗妈妈做的热汤面,匆匆背起书包撑起把大伞向学校走去。

这雨可真大呀,似乎手中的伞再大也抵挡不了它,小心翼翼地走着,却还是一脚一个水坑,还没到学校,裤脚就湿透了。校门口,两边的行人道上满是上班族上学族,雨伞一把挨着一把,几乎没有空隙。各式各样接送孩子的电瓶车,有序地推动着,等待前面一波孩子脱掉雨衣,换上小雨伞走向校门,一波接着一波。中间很自觉留出了一条路,便于师生们入校,快到校门口,道路两边各站了三个保安叔叔,站在雨中有序地指挥着:一会儿指挥几部车辆驶入校门,一会儿指挥乘坐校车集中时段到校的同学们进入;再走到校门口,敬爱的夏校长和政教处的老师们也亲自到场疏导交通,他们不顾头发与衣服被无情的暴雨淋湿,以笑容、问候和关切给予我们温暖的力量,激励学子坚定走进西南模充满温情的校园。

我坐进教室,脚底却一阵难受,湿漉漉的,黏糊糊的。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时,年级组长陈老师笑盈盈地走过来,关切地看着大家,说:“打断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淋湿呀?”有的同学举起了手,于是吴老师停下讲课,让我们拿出杯子指挥我们排队,陈老师亲自给我们打了一杯杯被热气腾腾的姜汤,老师们叮嘱我们趁热喝下预防着凉。我端起自己的一杯,大口喝了一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课间部分衣服几乎被打湿的同学的家长送来了干衣服,原来是吴老师提前就做好了通知。

开学仅仅一周多一点,一直知道西南模范中学坚持“模范教育”办学理念。既要重视学习文化知识,更要重视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早晨大雨中有序的入校,一杯温暖的姜汤,老师们的声声叮嘱……一份份“暖意”融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想多年以后我一定会记得那天的暴雨如注,记得校长和老师们望向我们时关切地眼神,记得手捧着的那一杯热乎乎的姜汤,那一刻,我庆幸,我是西南模人!那一刻,我依然会大呼,我爱您——西南模范中学!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四)

致王老师的一封信

初二(1)班   朱若凡

亲爱的王华宁老师:

您好!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那个语文成绩大起大落、基础还不太扎实的学生。而今天,她要给你写封信。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在预初的时候,你会在认真、工整的笔记本上盖章,在用盖章数来换糖和其它的小奖品。这在当时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动力及兴趣。我想,我日后语文成绩的进步,与这份小小的激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您会让我们在课前进行五分钟有关《论语》知识演讲。记得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同学们反响很好,您就希望大家都可以大胆一点,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王老师,您是否知道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像您一样优秀的老师,能在上课时带动大家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课外做同学们的好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想,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应该是既能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进步,都能带给自己一个个小惊喜。最关键的是,如果当了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有朝一日当他(她)谈起我时,会面带微笑说“老师,就是那位帮助我们确立梦想,并推动我实现个人梦想的人。”这将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谢谢您!王老师,是您让我找到了人生梦想与今后的奋斗的目标,您就是我学习生涯中的摆渡人!

最后,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向您,老师,向全天下的老师,献上一份深深的祝福:愿您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您的学生:朱若凡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五)

一碗姜汤

初二(2)班   徐晞文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那场突如其来的雨让人措手不及。大风,暴雨,飘摇;树叶被吹了起来,雨伞完全成了装饰品,衣服鞋子无一幸免,我被淋了个浑身湿透。

到了学校同学们各个是狼狈不堪。正在大家叽叽喳喳抱怨这鬼天气的时候,“淋湿的同学都上来拿点纸巾擦一下,特别是衣服和头发,当心感冒。” 湿透了衣襟的应老师一脸关切地走进教室。于是大家争相拿着纸巾擦拭着头发的雨水,看着大家忙碌的差不多,应老师才放心地离开。可不一会儿,她又急急忙忙地走进来:“学校给每个班都准备了热饮,你们赶紧都喝一杯,暖暖身子。”一听这话,大家顿时来了兴致,纷纷拿着水杯走出教室。

走廊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落汤鸡”们各个伸长脖子不停向前张望,还不时传来有人打喷嚏的声音。我随着队伍移动,看见取水回来的同学双手捧着冒着热气的水杯,我便好奇地问道:“同学,是啥热饮啊?”同学一边喝着一边答非所问:“是幸福!”……轮到我时,我很贪心地装了满满一杯,正当我把冒着热气的水杯送到嘴边,一股浓郁的生姜味直冲鼻子“是姜汤!” 小时候我就拒绝喝外婆煮的姜汤,又苦又涩还有一种辛辣冲鼻的味道,很是难喝,我不禁皱起眉头。

“好甜啊。”

“真暖和!”

“真好喝——不错!”

看着同学们个个一脸满足的样子,我小小地喝了一口姜汤,奇怪!居然真的好甜!顿时,一股暖意随着那口姜汤流淌在身体里,冰凉的四肢开始缓了过来。路过教师办公室,看见同样被这场大雨淋的措手不及的老师们正在课前准备,仿佛丝毫不在意身上的湿衣。

窗外,一道雨后长虹划过天际,伴随泥土的芬芳,大雨把城市的空气洗得一尘不染。身子已经暖和起来,我打开水杯,给自己灌下一大口姜汤。甜而不腻,苦而不涩,我明白这是爱的魔力。“何处无法制姜汤?但少关爱吾等者如吾师耳。”一碗姜汤,一份温暖;一碗姜汤,一份关爱;一碗姜汤,一股浓浓的爱生情。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六)

乌金千秋照  徽墨永传承

初三(10)班   郝佳祺

暑期我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小组这次参观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乌金千秋照”,这是一个有关徽墨的展览,在馆内,志愿者小姐姐带着我们了解了徽墨的前世今生,欣赏了古今大家的徽墨作品,领会了徽墨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制作过程。收益匪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徽墨制作过程的展示,起初,空荡荡的墙面上只有几件立体的制墨工具,烧墨的炉子,捣墨的木槌,揉墨的木板,压模具的工具,锤墨的铁榔头,称墨的杆秤,还有各式各样的墨模。正当我疑惑他们的用处时,音乐突然响起,白花花的墙壁上突然出现了几只小花猫,胖胖圆圆的,憨厚可爱。影像运用拟人的手法,伴着音乐的节拍,让小猫咪在炉子旁烧起青烟,袅袅的青烟从炉子的一端飘起,在炉子的另一端凝结成了用来制墨的油烟。又一只调皮的小猫咪,偷偷跑了出来,在木凳子底下睡起来大觉,而其他的小猫咪仍然在勤奋的揉着墨团。小猫们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它们的一举一动中,也是制墨过程简单地呈现。志愿者姐姐告诉我们:虽说这个短片仅不到五分钟,但真正的制作一块徽墨,需耗时将近一年之长。听到这里我惊讶了。没想到那一块块小小的墨块竟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啊!不禁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之大。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二楼,大厅里陈列着满满的徽墨,其实我觉得更像是艺术品。墨块上印着各式各样的花纹,细致到每一根头发丝,每一块鳞片,都完美的勾勒出来,简直就是微雕艺术品。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墨块是不能雕刻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全部需要先雕刻一个模具,再通过挤压定型才能完成。可真是一个精细的工程。在精细的纹路上还画上了金色的花纹,带着一股特别贵气。华美极了。

现在这种传统的“墨”,早已被现代的墨汁所替代,很少看到有人写书法,画国画时会专门去磨墨,也很少看到有人去完成这些繁琐的工序了。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流失吧。除了制墨,还有很多的传统手工业在慢慢消失,在被现代工艺逐渐取代,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人去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并将之传承下去。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七)

拐 杖

高一(3)班   金天添

记得小时候去医院看病,在嘈杂的人声间,总能听见夹杂着的一种清脆的声响——是拐杖触碰地面的声音。这样的金属声在人头攒动、喧闹的医院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透露出无助与孤单。

星期一的早上,同学们正埋案读书。远处竟传来了那熟悉的清脆声响,不像医院中听到的那样有节奏,而是断断续续的。我朝教室后门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体育课摔伤腿的同学杵着拐杖走来,他的动作略显别扭,额头上一层薄汗,似乎是第一次用拐杖。邻座的男生见状,赶忙迎上去接过他的拐杖,用手搀扶他到座位边,这才结束了他刚才一个人艰难的行进,两人坐下,对视而笑,那一幕,朴素而温暖。

因为腿脚不便,他凡是需要走动的动作,全都被附近的同学代劳了。交作业,倒水,拿饭……那双拐杖被放在了教室的角落,像是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

放学时,那清脆的声音又响起,不再像早上那样犹豫,沉稳中带着有力。一位同学帮他背着书包,另一位同学助力搀扶他,好似他身边隐形的拐杖。

之后的几天,我再没有听到拐杖触及地面的声音。拐杖的作用被同学们的热心和乐助代替,一双双充满善意的双手搀扶着他,在暑气未散的开学季,即便是在室外,顶着烈日和刺眼的阳光,每一步,也都是小心翼翼,没有一丝急躁。

真没想到一次意外的受伤却拉进了同学们的距离,教会了我们互助友爱的重要……

记得第一周的“校园心语”中预初的同学写过一篇名为“爱在西南模”的文章,而这次班中同学乐当“拐杖”的一幕幕,更让我直接地感悟了这份“爱”,这份爱,实实在在看得见,它是关切、是温暖,不仅温暖了受伤同学的心,更激励起每个三班学子团结进取之力。带着这份爱,这份力,相信在未来的三年里,同学们也能充当彼此间的拐杖,齐心协力,共攀高峰,共度难关,走向成功。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 园 心 语(八)

天书红楼,细说玄机

高二(3)班   胡津茹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被称为“天书”亦不为过。初读《红楼梦》,我只觉得好,但很多好处,却有些“不可言传”。但当我读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后,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好,竟一下子有了“着落”,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系白先勇先生所作,此书由他在国外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作者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对比讲解,对《红楼梦》的原始版本是否是庚辰本提出质疑。如十七回元妃省亲,描写人们穿着华丽的朝服,突然跳出来一块石头说话,作者认为此处实在突兀,不符合红书风格。作者“拿事实,摆证据”,以高度缜密的思维,从美学、小说艺术方面研究这部旷世奇作,真是不负“细说”二字。虽然《红楼梦》原迹已不易寻到,但白先勇先生的《细说》,努力向我们呈现了曹雪芹的最初意图和想法,也让不少读者在重读《红楼梦》时,开始注重“程乙本”。

《红楼梦》中有许多处是从侧面入手反映正面思想精神,写到精彩处,往往有名家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这种手法被白先勇先生称为“背面敷粉法”。比如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母时,写尽了王熙凤的众星拱月和场面的热闹非凡,看似只是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其实是借王熙凤写了贾府的气派和繁华,对照最后贾府的衰败、王熙凤的惨死,一盛一衰,主题由此突出。写黛玉时,但凡她出场总说她的”缺点”,哭哭啼啼,拈酸吃醋,得理不饶人等,但其实越写她的反面,越体现出她的天真和单纯;她总说自己要“去”了,其实她比谁都更热爱生命,这从她对花落筵散时感到悲伤难抑就可以看出。白先勇先生的解说让我将人物的性格看的更真切,使他们的真与假、善与恶在曲折的情节中明晰起来。

白先勇先生用手中的笔,向我们解开了许多《红楼梦》这本天书中说解不尽的玄机与探索不完的秘密,他的研究“自成一家”,与大陆“红学”的著名研究者们的观点有许多不同之处。无论您是从艺术欣赏还是研究批评方面来阅读这本书,这都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作品。

第三周  2019916~~920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