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优雅是宽容与严格的交响
张惟
说到优雅,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了一个身影,他是我小学时的数学丁老师,年近花甲的他耐心和蔼,诙谐幽默,面对学生始终笑脸盈盈。每次与丁老师交谈相处,哪怕现在回忆起来,都能感受到暖意融融。丁老师很特别,对于我们来说,他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因为他几乎从不动怒,当时的我第一次觉得可以用“优雅”来形容老师。大学时我看了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叫我第一名》,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患有先天疾病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受到高中校长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他无法控制自己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这使他屡屡受挫。他坦然面对同行的质疑、家长的投诉甚至是学生的嘲笑,仍然耐心对待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关爱有加,最终成为全美年度最佳教师。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的优雅。
大学毕业后,我自己也走上了讲台,自始至终,我也一直尝试着像我的小学老师那样优雅地教育学生,我发现,优雅似水,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以一份谅解的心态解决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我有两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例子是十二月初,我们班在年级的“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中胜出,将参加全校的合唱决赛。当时恰逢月考,排练时间十分紧张。初次排练时,有的男生在队伍中小打小闹,有的在不停窃窃私语。由于排练时间有限,我简单地训斥了这几位学生,提醒他们认真排练。但情况并没有改观,这些男生也因为之前没有认真练习而屡屡出错,最后干脆破罐破摔继续做起了小动作。这时的我并没有继续效率不高的排练,也没有简单地冲学生们发火,我利用最后一些时间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最好的未来》是汶川地震后“童梦圆地震灾区希望之旅”的主题曲。歌曲主旨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带来温情与希望,同时也鼓励所有的孩子们拥有追逐梦想的信心和勇气。我对学生们说,世界很大,他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也许是其他人的梦寐以求。我以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孩子不能正常上学为例,教育学生们要珍惜在学校每一次活动机会,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学校的活动是今后最珍贵的回忆。我也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只有规划好时间,专时专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提高效率、做到有条不紊。班级是一个集体,一直很投入的同学因为少数同学的不配合而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来,这是不公平的。每位同学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影响着集体,每位同学都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相信没有一位同学是愿意给集体抹黑、拖累其他同学的。下课铃响了,我微笑着宣布当天的排练到此结束。第二天中午,负责合唱排练的学生自觉组织同学们吃完午餐早早在教室中排练,当我走进班级,迎接我的是学生们专注的神态以及动情的歌声。
第二个例子是我接到的一位家长的电话。这位家长情绪烦躁而非常着急,大意就是说女儿回到家中不断念叨着“完蛋了,我完蛋了。”一开始我没太明白家长打电话的目的。直到家长说:“我安慰我女儿,和她说,谁敢让你完蛋,我一定让他先完蛋!”,我这才反应过来,家长是在以很不友善的方式隐晦地批评了我的做法。这位女生平时较为松散,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左耳进、右耳出。那天早上,课代表一会来汇报她已经连续两天连续两张试卷没有签名了,一会又来汇报说另外一份作业她也没有带。我忍不住找这位女生很严肃地长谈了一番,从自我要求谈到了学习态度,最后她向我保证第二天会把作业和让家长签过名的试卷带来,不然就从平时成绩中扣掉五分。没想到女生回到家中发现试卷找不到了,这就是她口中“完蛋了,我完蛋了”的缘由。当时我的感受是有些委屈,认为这位家长没有了解事实就来指责我,所以并没有解释太多就结束了通话。挂电话后我不断思考整件事情,并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我想到,一名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因为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的批评而沮丧,肯定会很难过也很着急,加上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所以她并没有采取很合适的方式来处理。于是我重新拨通家长的电话,耐心地和这位家长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家长分析孩子的沮丧说明她在意与老师的约定、在意自己的成绩,肯定了她言而有信的意识以及上进心。我也向家长建议当晚就不追问她在学校的事情了,以免给她带来太大压力。如果卷子在家在校都找不到那就算了,我会再给她一份作为学习资料。我明显感到家长的态度缓和了,这时我也婉转地告知了家长孩子在学习态度以及习惯上暂时存在的一些不足,家长连连表示赞同,并表示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督促。第二天一早,我主动关心这位学生,鼓励她要加油学习,学生的状态也明显好转。隔天我就又收到了这位家长的短信,她向我道歉说之前比较着急口不择言,并表示十分感谢我的谅解和关心。
这就是我运用优雅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例子,只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优雅的全部,或者说上面所说的都是优雅的形式,优雅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心态。优雅似水,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追求优雅,而盲目地惯着学生,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的夸赞学生,那优雅这碗水就变成了温水煮青蛙的水,反而会害了学生。很幸运的是,我在踏上教学道路之初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我还在西南模实习,跟着査老师学习教学技巧及班级管理经验。査老师的那个班比较活跃,有一次,査老师拜托我看一下自修课。刚进教室,学生们见是我就放松下来,有些学生就肆无忌惮地讲起话来,一些希望能好好自修的学生也受此影响无法学习。我尝试着以对待成人的方式,耐心地劝告学生们不要吵闹,可能是我语气过于温和的缘故,我发现学生们并不领情,视我如空气。这时,班级的一个“大姐大”走过来对我说:“老师,你别浪费力气了。你这样温柔地和他们说是没用的,你一定要凶一点,不然以后你的学生肯定不听你的。”当时我早有一肚子火,又被学生指手画脚了一番,看着吵闹的班级,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严肃批评了几个带头讲话的学生,果然收到了成效,后半节的自修课学生们大多能够安静地进行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宽容与耐心并不足以让我管好一个班级。
严厉地批评学生看似并不优雅,但为了给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严厉,实质是对学生们的关爱,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优雅呢?
我之前也一直担心,学生能否接受这种非传统的优雅,理解这背后的苦心,实际上,我一直低估了学生们。
在我家的书柜中,有着这样一本毕业纪念册。这本纪念册是我教的上一届学生在毕业典礼当天的散伙饭上赠与我的。如今再次翻开,又陷入了满满回忆。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教他们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与摸索为师之道的过程。我一直努力与他们保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就像有的同学写的“私底下,可以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可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却有十足老师的样子”、“严厉中带着关切,随意中带着暖意”。四年中,有过恨铁不成钢时对他们劈头盖脸的责备,有过为他们担心的焦虑,有过一起庆祝成功的欢愉,有过在中考前与他们分享自己备考经验的掏心掏肺。我想这种真实与真诚,也是一种优雅。
在散伙饭上,班上最调皮的小朱哽咽着向我道出感谢。小朱自从预初开始,就没让我少操过心。在课堂上,他是出了名了“烂嘴巴”,总是自说自话地插嘴;课后,他又变身为麻烦制造专家,时不时与同学产生矛盾;回家后,他享乐主义的本性暴露无遗,作业经常偷工减料。尽管生活中我对他十分关心,但对于这样一位学生,严厉的批评更是如同家常便饭,他一度认为我针对他,对我有所“敌意”。他在纪念册中这样写道:“张老师,初中四年你一直批评我,说我学习态度不好,说我上课不守纪律,说我经常与同学有矛盾。初一初二很叛逆,跟张老师打持久战,还感觉很自豪,初三了,我开始发现张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未来在努力,因为你在生活中总是很关心我们每一个学生,总是能够像对待朋友一样和我们平等的交流,能够与我们分享你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在我们有所进步的时候也会鼓励我们,我知道你的批评是为了我们好,我很感激你。”
优雅,是以耐心的态度为学生一遍又一遍讲解学习中的难题和生活中的道理,以宽容的姿态看待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也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不断进步。教育的优雅就如同一首交响曲,宽容与严格是它的两大乐章,尊重与信任是它的主旋律,爱是永恒的主题,优美的旋律会在听者心中久久回响。只要以真心陪伴学生成长,相信学生、家长一定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