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园 心 语(一)
第九周
预初(2)班 胡佳瑶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名叫春申塘,它一头连着淀浦河,一头通向黄浦江,现在已改造成我们小区的景观河了。
我站在河边观望,小河蜿蜒,流向远方。秋高气爽,天空中不时有鸽子盘旋,落叶不时洒向地面和河道,几个中年人拿着钓竿一动不动地垂钓。远处的小桥是小区居民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那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好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这条河链接着一段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春申君本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安徽寿县,春申君的封地也由淮北12县改封吴地,他在今上海、苏州一带,治理申江,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故此,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地方命名,如黄浦江以前叫黄歇浦,春申塘则直接以黄歇的封号为名,今天上海的黄浦港,上海简称为申,都是因纪念黄歇而得名。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
历史原来也像小河一样是流动的,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代人在这条小河边演绎着动人的故事,一代代绵延不绝,同时又注入了各自时代的印记,就像春申河水一样源远流长,走向远方。因此春申塘不只是一条普通的河,它承载着上海的兴衰荣辱,脚步轻盈地流淌过中国馆门前,带领我们走向崭新的世界。
校 园 心 语(二)
第九周
预初(5)班 俞 诗
这一周,我担任学校广播室主持人工作,每天早晨主持学校的升旗仪式。前几个星期,我坐在教室里听广播,觉得也不过就几句词的事,很简单的。当自己“上阵”的时候,才知道可不简单了。
我攥着讲稿,绕着广播室中央的讲台,走来走去,绕了无数个圈,只是我依然紧张。我的搭档是四班的,她也走来走去的,还嘟囔着“怎么办,怎么办”,叫人哭笑不得。“搞什么,只是对着话筒,几句话而已啊!”我这么说服自己,慢慢平静下来了。
叶老师示意我们“可以开始了”,我定了定心,深吸一口气,揿下话筒开关。啪,开关发出一声脆响,我再不敢东想西看的,低头看看讲稿,把话筒压低一点,开始广播。
“第七周升旗仪式现在开始”,那种感觉很奇怪,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广播室里回荡,室外有没有声音,我一点都听不见。我被吓了一跳,以为话筒坏了,指令没播出去,抬头看见调音台绿色的指示条正不断地跳动,这才安下心。我顿了一下,继续广播。“我是本次升旗仪式主持人,预初(5)班的俞诗同学,本周的升旗手是……”
接下来的一切都很顺利,一气呵成。“第七周升旗仪式到此结束”,我果断揿下开关,舒了一口气,结束了这次播音。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就算紧张,我也完成得很好,不是吗?紧张的氛围是很锻炼人的,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挑战。
校 园 心 语(三)
第九周
预初(6)班 费知行家长
早晨,当我目送孩子离开家门,我看到她的脚步是欢快的;傍晚,孩子回来讲起学校的事,常常是神采飞扬的。孩子快速融入新学校,健康快乐,让我心安,也让我对西南模这所我们寄予关注和希冀的学校有了切实的感情,感到了它的可知可触。
我问孩子:“你现在的老师和小学老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孩子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很快地回答:“尊重。”她喜欢现在的老师,没有多余的唠叨,没有对学生随意的批评呵斥,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诚恳和信任,老师把他们当朋友一样对待。学校氛围宽容,但绝不是放松,更不是放纵,孩子更愿意对自己负责了。
有一次,孩子忘了带英语作业本,很惴惴不安,以为这下一定会像小学一样招来老师的一顿数落,哪知英语老师只是很平和地要她第二天一定记得带来。孩子庆幸之余,一回家,就先把第二天要带的作业本放进了书包。
还有一次,孩子比别的同学先做完功课,就开始无所事事地东张西望。这时,班主任老师悄悄地走到她身边,很小声地告诉她:“你可以抓紧时间再学些别的,比如复习和预习,保证自己走在学习的前面。”孩子明白了老师爱护自己的心意,立刻照做了。我在孩子的描述中,心也随之一亮,感受着老师如春雨般滋润万物的力量,如煦日般温暖人心的智慧,这是对孩子的理解——成长多么需要被尊重!
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学校由衷的喜爱,相信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灵,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校 园 心 语(四)
第九周
初一(2)班 姚亦凡
重阳佳节,爸爸安排我们陪奶奶参观世博。奶奶早就想去世博园了,但是一直没机会去,因为她右眼失明,身体状况也不好,这个愿望一直没办法实现。正逢重阳节,我们决定全家一起陪奶奶去世博园,帮助她完成这个小小的愿望。
上午九点左右,我们来到排队等候区,那里已经人流如织,着实让我吓了一跳。等我们进入园区,已经快中午十二点了。爸爸赶忙去租了一辆轮椅让奶奶坐下,我们轮流推着,好让奶奶看更多的展馆;而奶奶坐着也不闲着,不停地问我们累不累。这片刻间的对话,我体会到一家老小之间的互相关心与温馨。
我们先来到中国馆,如预料中的,我们没能拿到预约券,但是奶奶依然兴高采烈的,觉得哪怕在馆前拍张照也是好的。镜头里,奶奶挂着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微笑,比任何时候都精神。
由于奶奶身体的原因,我们只参观了C片区的瑞典、丹麦、芬兰三个场馆,但是每到一处她都兴致勃勃地细细参观,仿佛要把世博刻在心里,出园时依然意犹未尽呢。虽然我们年轻体力好,本来可以多参观些场馆,但是我们陪伴奶奶完成了她的心愿,让她老人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重阳节这一天最应该做到的。
校 园 心 语(五)
第九周
初二(3)班 袁哲蕴
信息时代,人机对话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却不愿意面对面的交流,世界变得冷冰冰的,少了往日的生动活泼与丰富多彩。
昨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看望外公外婆,我们的到来让他们眉开眼笑。仔细想想,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去看他们了。我们一起看看电视,和外婆外公聊聊天,谈谈工作与学习,让他们能够了解我们的生活。也听外婆说说邻里间的趣事,说说家里的琐事,当一个认真的听众。我们一起吃饭,就是些家常小菜,却格外的香甜;我们帮外公外婆洗碗,锤背,还一起去小区花园中散步,当一回负责的孝子。
外公外婆禁不住联想起他们小时候,说他们小时候呀,经常一家人一起散步,说说笑笑的,可开心啦……一家人在一起,多么温馨,多么亲切。我们的生活真的就只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了吗?不,不是的,我们更需要真挚的情感交流,需要精神的慰藉与鼓励。
重阳节定于每年的
孝敬老人,并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要的只是一片孝心而已。老人们操劳了一辈子,我们应该多陪陪他们,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校 园 心 语(六)
第九周
初三(7)班 朱景桐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与那些“上海小囡”自然有所不同。
“移民”来到上海,我就住进了老旧的公寓,上海风情真切地映衬在窗前:随意一瞥,就会发现门楣上刻着“1897”的斑驳痕迹;路旁一排排法国梧桐,分割着街道的明与暗、闹与静;长了铁锈的西式百叶窗前,摆放着一盆不知名的洋花……我走进这个场景时,就像惊扰了一场二十年不醒的梦,这里头的生活何尝不比栅栏外那奔腾的世界慢了整整二十年呢?
搬离了那个地方后,我再没有机会去看看。不久前,我和父母偶然经过那里,发现这一片小区正在拆迁。一片的残垣断壁,上面还留着一些时间的痕迹: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残缺的红色标语,二三十年代老旧了的石库门轮廓……转眼间,它们变成了一堆“废墟”,不由得让我感叹万千。
原来这里要新建地铁站了。九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上海地铁站的命名简单得没有道理,几乎没有什么温度,纯属数字化产品。这是城市发展的触角延伸后老城不得不做出的让步,这一让步甚至让掉了她原有的名与姓,让掉了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风景。难道“保留传统”和“现代化进程”永远都是一对宿敌?
上海的风景不只在于那片旧民居,上海的内涵也远不只是摩登时尚。百年沉淀而来的海派文化,是上海最应该保留的风景。
校 园 心 语(七)
第九周
高三(4)班 何奕君
高中楼空旷了一周,又再热闹起来。今年的高二去学农了,然后又回到学校,就跟去年我们去奉贤五四农场时一样。
记得当时已经快十一月了,农场靠近海边,极冷。夜里提着热水瓶去灌热水,要走到室外,走过那个露天操场,到达开水房,再打个来回。这些事似乎还是历历在目,好像不久前刚发生过的,实际上已将近过去一年了。记得住的,都是这些艰苦的往事,奋斗的时光远比轻松安逸的日子要有分量。
高中岁月就是如此之快。有人问:课业繁重,进步渺茫,时间如此艰涩,还要熬多久?也有人说:一共只有一千来天,可以像一个梦,一晃而过;可以像一碗水,一点一滴地洒掉;可以像一块生铁,被锻造几十次而成钢。百炼成钢,追求幸福,我们当然选择后者。
出色完成高中的学业,出色地完成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是向左走与向右走的两条路,最终必将汇合于高三的交叉点上。相比艰苦的求学征途,我们所经历的军训、学工、学农,经历过的绍兴和南京考察,那是高中生涯中一个个快乐音符。快乐并不短暂的,它消减着艰难险阻,教我们付出汗水,去赢得了幸福的感受。
回顾高二,瞻望高三,高中旋律,青春无悔,我们已懂得用自己的汗水来维护自己心中那一块幸福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