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模:与宝山区校长共话校园“核心价值”
“学生厌学怎么办?”
“任我们苦口婆心,横竖听不进,不是热三天,冷三天,就是索性躺倒……”
“热烈的学习氛围该怎么营造?”
“大道理怎样做才听得进去?小道理怎样配合才能持之以恒?”
“教书与育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两者之间,该怎样引进一条活水渠道?”
第十二周,在领会贯彻十七大精神新一轮的热潮中,带着这样一些常见的、令人困惑的教育难题,宝山区主管教学的校长集训班一行近四十人,经徐汇区教育局推荐,走进西南模317教室,与汪校长作了两小时余的座谈,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一系列“疑难专题”。
汪校长首先向客人们介绍了2006年来学校以“学雷锋,担起时代的重任”专题为教育主线,以“校长寄语”为实施平台的全校性思想教育探索。以此作为统领全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指示板”,全校追索一种不仅限于“务虚型”的思想触动或 意识提升,而且能改变精神面貌,强化学习动机,融入日常行为,形成递进目标的“务实型”效果,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持久的后续举措,而其中最贴切实际的一招就是“抓住今天,迈向明天:学生反馈表”。在列表中,学生对照“校长寄语”进行自我设计,制定长远目标,勘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记录每周的达成指标,时时自省鞭策。如果说,“校长寄语”是学生思想学习的“燃料库”,“学生反馈表”便是他的加速器与里程计,从此,班主任这个“导航员”可以时时丈量本班学生前进的步伐,年级组长这个“调度员”可以常常测定全年级学生学习热情的流量。这种环环相接的教育主题为贯穿动机,以锲而不舍的反馈追踪为推进节律,从理想教育的高度来观照日常教学实务的“系列化”和“创意性”的方法思路和操作模式,围绕着“校长寄语”这一核心,融入了学校全体师生互动,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总体格局,推进着学校发展的历程。这种探索,已受到了实践的检验。
在整个学年以“学习雷锋精神,担起时代重任”的系列教育中,校领导与政教处、团委和少先队一直专注地研究着如何真正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开展长盛不衰的“树理想,拓胸怀,燃激情”的历史使命教育,怎样通过时代精神的引领,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将时代的责任意识点点滴滴地融入学习生活,从学生时期起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教室里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磨砺一副担起时代重任的肩膀。
在2007年新的教育形势下,校领导与全体德育工作者一起体悟,学习其中的深刻涵义和深远意义,有机结合平时的常规教育,协调阶段德育工作的节点,将总书记的四个“新一代”人理想,细化为西南模校园里的“四有”行动目标,将历来追求的“使命教育”,演绎成校园里的“模范教育”。
汪校长在新草拟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写道:模范是一个榜样,模范是一种精神,学习模范就是勇争一流,就是走向完美。因此,模范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追求,培养一种高尚的精神,从现在起就实践一生美好的理想。
于是,模范教育可以简述为:树立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成为模范。要求教师善于将古今中外杰出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不断地传递给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起终生敬仰的英雄模范形象,以点亮学生内心深处的进取之火,照亮学生继续前进的人生之路。
今夏,2007届高考打个了翻身仗。
今秋,新学年伊始,“校长寄语”改版成领导、教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享用的师生、家校教育思想实践交流平台“校园心语”。据此,学校在师生中倡导一种精神,形成一种风尚,引导和鼓励大家的新一波热潮又兴起了。年级组及班主任每周宣讲“心语”内容,要求说得仔细一点,检验能不能打动人心,这样的理想教育有没有凝聚力?仰望天空到底该怎么做?如何把握思想教育一点点感动,一句句话语的积累,养成习惯,形成素质、品格、思想以至道德。
学习领会十七大会议精神以来,整个学校教育的面貌又有了新一轮的全面提升。在“人力资源兴国,教育是基础”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项思想主题的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者充分调查研究,评估一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延续性,探寻适应和促进发展的新举措。汪校长提出,全校德育工作尽管成绩有目共睹,应进一步将主题、目标,与内容统摄到建立校园“核心价值体系”上来。他认为,“核心价值体系”以思想,理想与精神为一体,归结在荣辱观。人才要有思想,即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眼望世界风云,心系国家大事,明确使命,担起重任,掌握辩证方法,认识发展变化,这是教育的灵魂;人才要有理想,大至民族复兴,小至个人幸福,要引导学生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相联系,启发学生将知识学习与民族振兴相联系,将现在发奋与未来理想实现相联系。这是教育的主题;人才要有精神,即融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在校园内要倡导不断超越,共同提高,以集体发展为荣的校园荣辱观。
与会的校长们都有“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德育为先的理念应该深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头脑”的共识。对此,汪校长提出了他对操作层面的感悟:
“德育是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多彩的教育,不能呆板化,不能程式化,必须切合形势,联系实际,不断撷取现实生活中最感人、最激奋、最引人关注的人物、事件作为德育永不枯竭的资源。”
“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中、校园里、社会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闪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善于教育,常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关键是教育者对学生是否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去发现,有爱心就会有尊重,有尊重就能去理解,就有耐心,就会宽容。尊重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
从教师的使命谈德育实务操作,他说:“教师的天职是陪伴学生健康地走过青春发展期。既是陪伴,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是平等的理解,换位的思考,心与心的交流;就要善于选择适当的时机,积极引导,热情帮助,而不能居高临下简单粗暴地训斥、批评和责难。”
从推广典型,形成氛围谈德育实务操作, 他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先进闪光,积极培育、发扬并树立为榜样,善于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学习,使学习模范蔚然成风,争做模范成为自觉追求,形成团结、上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都能“顶天立地”站起来。”
汪校长接着列举了只有一个手指能转动仍坚持努力学习且成绩优异的唐旭同学,身患重症却在病榻上坚持发奋读书的朱梦婷同学及严嵘同学乐于帮助大家、学习共同提高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校长们的强烈兴趣。“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自我教育,”他认为,“平实而可信,既能开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又能指引更多学生继续前进的人生之路,应该是主体性德育的有效方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是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的“不二法门”。与会的各位校长,都深有同感,频频点头的同时,颇觉找到了知音;纷纷互留电话,热望长期交流。会后,汪校长向每位到会的校长赠送“校长寄语”小册子,很受欢迎。其中几位校长深表感谢之余,还另外索要一册,带回去供更多的校长们交流切磋。
话“核心价值”兴味浓,惜感言涌来时已至。愿宝山、徐汇两区校长此类交流恳谈会,岁岁年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