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21周校园心语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心语
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21周校园心语

作者/来源:校园心语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6-01-18

校 园 心 语(一)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预初(6)班   马佳莘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睡一觉。但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时候,回顾了一下整个学期,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顿时汗颜。

刚开学的时候,我曾经计划过整个学期: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测验、考试前全面复习,力争期中、期末成绩提升……然而,随着紧张的学习生活的来临,这份计划忽然变得不切实际起来。

我曾经认真地计算过时间,结果实在是令人惊讶。一天24小时,应有8小时用来睡觉,11小时用来学习,2小时用来吃饭,1个半小时用来交流,利用剩余的1个半小时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琐事。如此看来,学习的时间仅占一半不到。而谁又能保证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集中所有注意力专注地学习呢?显然不可能,所以是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你在有限时间内的目标达成率,故而效率越高,时间的利用价值越大;效率越低,时间的价值越小。

学习效率对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产生着极大影响。举个例子,小A能在半小时内背完2篇课文,小B能在半小时内背完2篇不到的课文。看似相差无几,但若假设小B半小时能背完1.75篇课文,那么2个半小时后,小A就背了10篇,小B只背了8.75篇,差距逐渐拉开。初中四年会有几个半小时?到时会有多大的差距?而高中、大学……差距又会多大?虽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但推测出来的结果同样引人深思。

或许时间是短暂的,如同被风化的岩石所扬起的尘土;时间是易逝的,如同晶莹剔透而纯洁无暇的雪;时间也是自私的,只给予你24小时,不会多1秒,也不会少1秒。但我们仍应该努力地去和时间赛跑,甚至超越它。怎么办?提高效率!我们要学会制订计划、集中精力、不断学习,以此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收获。我们更应该在时间流逝之前,用心珍惜,付诸行动。成功是偶然的,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成为必然。

提高效率,珍惜时间,为千千万万个明天而奋斗。也许很久以后,你会在某个地方,默默地对你很久以前所作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激。

校 园 心 语(二)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预初(10)班     添家长

时间一晃半年即逝,感慨颇多。我的孩子之前就读于公办小学,非常愉快地度过了5年小学生涯,准备踏进西南模范的校门。亲朋好友纷纷道贺,但随即又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子吃得了苦吗?学习能跟得上吗?”作为父母不禁暗自担心。而班主任高老师的家访使我们的心放下了一半。“永远不要去和别人比进步,要和自己比。”老师的这句话字字入心。

开学后女儿的确感觉学习压力大,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我们督促她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记住班主任老师的话,不要在意别人的成绩,每一次考试都要跟自己之前的成绩比,哪怕略有提升,就是大大的进步。真没想到,在最近的一次阶段测试中她得到了“进步奖”,这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与鼓励。经过一个学期的预初学习生活,女儿已经完全适应了西南模的学习节奏,并深深爱上了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同学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感染了她。在女儿书包里有两件物品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整齐的试卷集和错题本,这反映了学校老师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周的错题订正、归纳和整理能让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学习规律,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由于交通不便,我们为女儿选择了住校,但又担心一直在父母护翼下的孩子没了父母监管后的学业会出现问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女儿在学校住宿。结果表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有限的晚自习时间,促使孩子从一开始功课来不及做到现在能自主合理地安排利用好时间,完成作业不拖沓,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收获在“邱添”。

校 园 心 语(三)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初一(7)班   韦嘉弘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民族精神,它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古人的金句名言中,亦蕴含着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让我们一生受用。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告诉我们要自律自省;又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该句中我们能提炼出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虽然我们只是学生,但也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以实际行动,砥砺前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一个模范学子。

本学期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学习了屠呦呦教授的事迹,我认为她是一个对名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人。教授具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还具有严谨、耐心、专注、坚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工匠情怀,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

我们初一(7)班在班主任周老师的悉心带领下,已日渐成长为一个团结协作,努力进取,奋发有为,刻苦学习,忠诚勤恳的集体。但是有些同学在家中还有依赖的思想,要知道,寒假后我们将步入初一第二学期,我们不再是稚气未脱的少年,将向朝气蓬勃的青年行列迈进。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懒惰的思想,生活、学习、为人处事不能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也不能处处依赖家长,动不动就寻求他人帮助。从今以后我们要学会从小事做起,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精神,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时刻培养刻苦认真学习,持之以恒劳动的良好习惯。抵住诱惑,耐住寂寞,守住宁静,自信拼搏。

如今,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但绝不能忘记英雄人物们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的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鼓舞我们,照耀我们的成长之路,指引我们前行!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我们深刻感悟到:我们应多多关注国家大事和科学研究成果,向那些为国家科学研究事业、为人类生活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去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校 园 心 语(四)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初二(3)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名句出自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进学解》。韩愈经过了坎坷的科举之路,又在官场上经历了一波三折,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荒废在了嬉戏之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由人云亦云而失败。

我非常赞同这位大家的话。学习就需要勤恳和认真。老师一直教育我们学习要一心一意,最不能持有的态度就是过多的嬉戏,使我们的精力分散。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处事缺少考虑终会失败。就如俗语有云:“绝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大流而失去自我。

古代“孙敬头悬梁 苏秦锥刺股”的故事也充分体现了这句话的真谛。虽然现在人们学习时不会再“头悬梁,锥刺股”了,但仍有很多人的言行在为他人敲响警钟。他们将自己大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游戏、玩乐,对知识的学习不屑一顾。这种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若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只得自食其果了。

古人的名言警句也告诉我们:学习期间应少玩乐,学习中适度的休息可以提高效率,但如果过于放松则是大忌。做事应当三思而后行,如果鲁莽行事,则会失败,如果随意地到什么就做什么,就会酿成大错,无法弥补。

在“毁于随”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自己出门去补习,回家途中,因图方便,就不假思索地把交通卡放在了口袋里。回到家,我发现卡不见了。才突然想到自己口袋太浅,可能掉在某处自己却不知道。卡中已预存了交通费一百五十元。事后我被母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凡事我都记得要考虑结果,不敢再随意松懈了。

希望大家也能理解这一句古训,吸取古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勤勉学习,以只争朝夕的态度惜时进取,成就梦想!

校 园 心 语(五)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初三(3)班   杨晓辉

现代社会,学习与生活琐碎而忙碌,但只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言语,就能将爱串联起来,让我们倍感温暖。

天色已近昏暗,我迈着疲惫的步伐,踏着落日的余晖走到了家门口,正当我要从书包中翻找钥匙时,发现房门竟然是虚掩着的,细微的光线从门中透出,那柔和的光好似轻抚着我疲劳的身躯,将我的内心洗涤了一番。我推开房门,家中的光芒便将门外的黑暗给淹没了,如同再次开启了崭新的一天。

今天,妈妈比我先一步到了家,虚掩的房门正是她为我留着的。这一不起眼的小事让我立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见到我回来,妈妈脸上便露出微笑,虽然放学回家是一件每天反复发生的琐事,妈妈却可以在我每次回到家时不厌其烦地对我报以微笑,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放松的,同样也是令人放松的。妈妈关切地询问着,如同久别重逢一般。这让我一回到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晚饭后,我在房间里做起了作业,夜里静得出奇,妈妈一向明白我的需求,此时她便不再发出任何的声响,只是默默地在客厅中做着自己的事情,从不打扰我。有时,在宁静的环境中,我可以听到她在门外细微的脚步声,脚步声在门口稍作停顿,一切便又回归安静,几秒后,脚步再次微响着远离开去。

妈妈在举手投足间为我营造着宁静的环境,这小小的举动,流露出了无微不至的母爱。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同沙石一般默默无闻,但其中却隐藏着美丽的珍珠。

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那道虚掩的门,那令人释然的笑容,那关切的询问,那轻轻的脚步……点点滴滴,如同水滴聚成淙泉,流入我的心头。

 

校 园 心 语(六)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初三(4)班   朱雯怡

初三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初三的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学业的紧迫,如何面对“最后半年”的拼搏,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理的作息时间。

充足的睡眠是基本。人的大脑在一天高速运转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我们称这个阶段为睡眠。良好的睡眠是动力的源泉。只有让大脑适时得到放松,才能维持它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睡眠不足,很可能导致第二天上课时犯困、缺氧等各种状况发生,伤了身体也耽误了学习,这样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呢?那就必须做到有效节约我们宝贵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一,抓紧每分每秒。在每一个空暇之时,拿起书,握住笔,尽力完成。所谓“时间如流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我们要与时间赛跑,用足每一秒。其二,避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很多同学都存在一个问题:在一道题目上反复错。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掠”走了我们许多时间。一遍遍订正,一次次出错,既耗费了大量时间,还得不到显著效果。

强健的体魄是保障。初三,要与时间赛跑,更需要体力的支撑。每天,脑力与体力共同使用。如果我们没有强健的体魄,常常生病,耽搁的学习内容一点点积累,这定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多加锻炼,体育课上不敷衍了事,体锻课上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或提高自己的弱项,两相配合,逐渐提升身体素质,“扛”下初三。

及时的巩固是法宝。每周,我们都应做一次总结和回顾,将这一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自己的错题认真梳理一遍。这样可以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对一错再错说“再见”。学习有脉络,错题有巩固,时间有节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初三,以沉着应“万变”的关键,是牢牢踏好以上每一步。

 

校 园 心 语(七)

第二十一周  2016年1月18~~120

高一(3)班   施沛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思考别人的人生经历,总结归纳,人生就会少走弯路,就会走得更好、更稳、更远。新科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是位85岁的老人,她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年轻人许多启示。

屠呦呦,这位曾不被大众所知的宁波籍女科学家,因为发现青蒿素——被誉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而进入公众视野。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这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筛选2000余个中草药方,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扎进文献、攻坚克难……1971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最终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成功不是偶然,成功的背后都有艰苦的努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科研条件极为简陋,为了试验药物的毒性,屠呦呦和科研人员只能选择在自己身上试毒,以至损坏了自己的肝脏,导致患上中毒性肝炎。这一切就是她为了追求科学真理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奉献精神是让人生丰满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人类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坚持不懈、永不言退的意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品质,没有前面190次的尝试、努力与忍耐,屠呦呦团队也许就没有第191次的成功。当然,也要具备默默耕耘的精神。“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做任何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就是“扎实做事”!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遭遇一点失败就心灰意冷,寻找借口,选择放弃。要知道:坚持与专注,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没有坚持与专注,一定离成功越来越远。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你所经历、积累的一切都将成为你人生的资本。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的是生物药学,属西医专业,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工作后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屠呦呦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日后发现青蒿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人的成长,在于学习和反思。没有学习便缺乏底蕴,不会反思便没有思想,年轻的我们,平时要多积累,多学习,不可虚度光阴。

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对团队的尊重和投身团队共同协作开展科研工作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若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若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让我们与团队同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弥补不足,走得更远。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