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做仰望天空的人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原文明在线 > 基本指标描述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发展战略 > 学校规划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做仰望天空的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5-20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做仰望天空的人

汪劲松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树人”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强调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近,在和其他基础教育领域的同行一起学习时,对这段论述倍感亲切。

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时代课题。基础教育,仅仅在文化知识学习上打好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这既不足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也无法直接促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为民族振兴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增强,但也需要软实力的提高作保证。软实力亦即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追求。这就是育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本质要求。

人的一生概括地说就是做事和做人,所谓做事就是生活、工作、成就事业,学生现在的知识学习,正是为将来做事打基础作准备的。所谓做人就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善于与人合作,具有正直、善良、诚实、坚强、知恩感恩、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等品格。我以为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因为理想远大、情操高尚、意志坚强、品行优秀的人终究会成就事业,就算他的学习现在暂时还不领先,他的能力目前尚不突出。再说,一个民族要振兴肯定需要他的成员拥有知识,掌握科学,但更需要他的成员有强烈的爱国激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有“与祖国和民族同舟共济”的意识,有“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气概,有“与祖国一起爬坡”的决心。他们关注祖国的前途,倾情民族的振兴,投身科学的实践,重视民生的幸福,当一个民族有这样一批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怎么会没有希望?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曾对学生说:“我希望同学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所以培养学生仰望天空就一直是我和我的同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题抓手。

培养学生仰望天空就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这决不是空泛的说教,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行动,一种实践。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德育为先的意识,应该深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头脑,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工作中我们注意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前途、民族振兴。最近十七大召开,我们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教育。当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许多先进分子,一身布衣,心忧天下,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民族振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制度基础。文革阴霾还笼罩整个神州大地时期,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无数“中国人民的儿子”,亮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方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世界各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眼观世界风云,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方向。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是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个教育,既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使他们懂得应该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风云,高举科学旗帜,勇走奋斗道路。

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报国志向教育,以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思想为典范,使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即使学雷锋我们也不会停留在一般的做好人好事上,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雷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雷锋急党所急,为国分忧的思想精髓。我们要让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学习他们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爱国热情;我们要让成千上万像袁隆平一样的知识分子成为学生崇尚的模范,学习他们扎根祖国大地,实践人民企盼,着手一粒种子,面向整个世界,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的报国行为;我们更要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有数以千万计象雷锋那样平凡而又高尚的普通劳动者,立足本岗,为国分忧,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作用,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人民的楷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明确历史使命,担起时代重任,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努力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仰望天空,当然要抓学生学习文化、学习知识、学习科学,但我们如果只是板着脸整天喊“要认真读书啊读书” ,而不进行心灵的沟通,那么就会诱发逆反心理,结果常常会事与愿违。我以为教师的天职是陪伴学生健康地走过青春发展期。既是陪伴,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是平等的理解,换位的思考,心与心的交流;就要善于选择适当的时机,积极引导,热情帮助,而不能居高临下简单粗暴地训斥、批评和责难。所以,我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先进闪光,积极培育、发扬并树立为榜样,善于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学习,使学习模范蔚然成风,争做模范成为自觉追求,形成团结、上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都能“顶天立地”站起来。我们发扬严嵘同学乐于帮助大家、学习共同提高的先进事迹,我们倡导互动互助、愉快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校运会上体现的那种不断超越、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我们表彰从认真广播操做起,努力培养一丝不苟学习态度的自觉行为……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自我教育,平实而可信,既能开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又能指引更多学生继续前进的人生之路,常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我还以校长寄语的形式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启示,亲切自然地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尽可能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我看来,校长寄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应该反映学校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师生的精神和情操。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特色,又必须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我撰写“校长寄语”总是选取恰当的切入口,把深刻的教育理论,常见的政治术语,化为自己从心里流出的激情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教师。“校长寄语”议论范围很广,爱国、做人、成才、竞争、榜样、人生、情感、爱好、学习方法等等都会有涉及,师生的反响很好。但后来我觉得既然是校园文化,应该让全校师生甚至各位家长共同参与,搭建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这样,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环境主流意识,并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师生出自内心认同的思想、精神、情操、价值观。所以我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人生路上,有人登攀,也有人滑落。如果群体中的人们能互相鼓励,互相搀扶,经常交流登攀中的有益启示,那么,追求升攀就会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作为前行者,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校长寄语’形式奉献给大家,也算抛砖引玉。可喜的是,全校师生在登攀成才高峰历程中,感悟到的许多真知灼见尤为令人感奋;及时交流,相互学习,对继续登攀前行很有帮助。所以将‘校长寄语’改为‘校园心语’。”实践证明,“校园心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和追求的旗帜。

今年高一年级在开学后两个多月,有一位同学向每周一期的《校园心语》投稿,他这样倾诉:从来——我都没有想过,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微薄之力,居然可以与祖国的命运扯上关系?真正的转变是在那一天——723。当我第一次步入学校的礼堂,第一次听到校长慷慨激昂地告诉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那时候,我的心底被触动了。是的,从来我都以为,‘为祖国学习’是印刷品上的大道理,是CCTV-1的标准模式;从来没有觉得,她——真的可以这样近,以至于触动了我的心弦,刷新了我的视野。好成绩,好工作,衣食无忧的生活,那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快乐;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才是所有华夏子孙的骄傲”这样的情愫,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动,而有这样情愫的学生,在西南模范中学又何止一个?

不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仰望天空的青少年,在初步拥有了远大理想之后,还需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需要尽快掌握辨证法。一个有志气有作为的中国人,应该不骄傲、不自卑、不怕神、不信邪,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发展变化的关键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我们遵循规律,科学努力,就一定能持续发展,不断成功!可见,育人为本的内涵极其丰富,要求也非常之高,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民族。(作者系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