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公认的二期课改的最前沿阵地;而古文教学引进德育主题目标,却需要首创的勇气。
作为一位中年教师,安福校区语文组组长张义萍老师,在拓展和实践语文教学新课标方面,始终表现出一种不输于年轻人的锐气与积极探索的姿态,在最近的古文教学又有推陈出新的尝试。
经典名篇《陋室铭》,抒写了甘于寂寞,坚持人文主义理想的高尚情操,是历来中学语文的必选篇目。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持续推进的今天,作为一直深受先进性教育的党员老师,她突发奇想,何不尝试以古文改写为载体,让学生在舒展身手的实践中,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憬悟的自主学习,汲取荣辱观教育的精神滋养呢?
《陋室铭》作为古典散文的精品,用词凝练,行文流畅且富音律感,能很快打动学生的心弦,深受学生喜爱。张老师确实找到一个妙然天成的切入点。接着,张老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鼓励大家观察校园校貌,历数种种不文明现象,提升大家的文明责任意识,营造出一个人人秉笔直书的热烈氛围。
在初一年级写作班“作文步步高”栏目内,同学提笔仿写了这样的讽刺小品:
校园陋室铭 其一
墙不在白,能踢则灵,纸不在多,能抛就行。斯是吾校,弄脏为笑。脚印上墙壁,果皮下水沟。吐 痰乱飞沫,追赶随我意。可以折树枝,踩草皮。无完好之桌椅,有臭气之熏鼻。南飞马甲袋,北滚饮料瓶。学子曰:“何德之有?”
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八荣八耻”教育后,校园面貌有了根本的转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同学情不自禁又仿作其二:
校园陋室铭 其二
校不在大,有花则灵。室不在多,干净就行。斯是吾校,人人欢欣。师生学“荣辱”,处处面貌新。墙壁莹如雪,地面明如镜。用餐讲次序,悄然静。有文明之举止,无违纪之劳形。南赏玉兰树,北观杜鹃花。师生曰:“吾爱吾校。”
莘莘学子,笔触稚嫩,但一番由衷的语言,直率的评说,一颗充满强烈责任意识和对美好热切向往的赤子之心,透过纸背,跃然而出!
借古文改写为载体,渗透荣辱观教育,抒写学校文明素质新篇,这是二期课改精神在语文教学领地中的独辟蹊径。其中,一要强烈的责任感,二要近乎艺术灵感的创新妙想,这两点,张老师都有了。
二期课改长路漫漫,我们期盼不断有这样的探索型的耕耘,让校园里开满文化与文明的双瓣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