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江苏宿迁农村,自幼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症”。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如今,16岁的他,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双手仅剩右手食指稍能动弹。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靠送牛奶、做钟点工维持生计,供两个儿子读书。 就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眼中连生活都很难自理的男孩,却在就读的普通中学连年保持年级第一。用师生们的话说,他是“征服整个校园”的人。
虽然坐着轮椅,但唐旭给人的第一印象仍是“精神”。“我情愿不吃饭,也要把书读好,我身体已经不好了,但我要用我的脑子做一个有用的人”。当初来到长桥中学,人们亲眼见他把笔插进半握着的拳头里,用大拇指挡着笔,靠着食指的力量转动笔尖,唐旭就这样一笔一划,开始了艰难的中学学习。
第一次英语摸底测试,他只得了1分。为了追上同学们的脚步,唐旭在课堂上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知识点;无数个夜晚,唐旭都挑灯夜战至凌晨。他的“书桌椅”则是一大一小两个板凳——这样坐着是他最舒服的一个姿势。父母凌晨2时就要起床送牛奶,因此每晚总是弟弟帮他上床。一次,弟弟不知不觉先睡着了,而唐旭还在温习。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那一晚,唐旭硬是自己支撑着,从小板凳爬到大板凳,再慢慢爬到床上,用一根手指一点点脱去了厚厚的冬衣,一折腾就是一个多钟头。就在这一个多钟头里,唐旭嘴里还念叨着刚才复习过的英文单词。
一个月后第二次英语测验,唐旭得了56分,期末考试超过了80分;第二学期,90分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100分。唐旭的执著,为他在同学们口中赢得了“过目不忘”的美名,他能背出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几乎能说出教材每一页的内容。数学、语文、物理……每一门学科,唐旭都是佼佼者。
报告会的进程,在摄像头点滴扫描下,在照相机频频闪光中,在多媒体悄无声息的切换里静静流转:教室里,同学们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演播现场,多少年轻的女教师眉目动容,热泪盈眶……
长桥中学,这个地处徐汇边缘一隅的校园,却是唐旭温暖的家。由于之前一直在民工子弟小学读书,唐旭从没有学过英语。英语老师蒋文婕帮他买来参考书,利用体育课时间给他补习。
在长桥中学,
为了帮助唐旭上学,班上的7个同学从预备班起就自发成立了“7人小组”,每天从唐旭一进校门就开始全程陪同。男生负责把他连人带轮椅抱起,女生负责拎包、开道。3年过去了,孩子们长高了,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抱着唐旭、背着唐旭,一次次在教室、音乐室、实验室往返,就连春游,他们也要推着唐旭一起去。双休日到了,怕唐旭一个人在家寂寞,几个男孩子结伴骑半个多小时车来他家陪他聊天,推他去附近走走逛逛。
报告会最感人的一幕,是唐旭在“7人小组”的簇拥下走上了讲台。屏幕上赫然打出他感人肺腑的心声:“长桥中学,我生命的起点!”唐旭说:“我从来没有绝望过,我有许多的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我要把书读好,回报社会,也要证明我自己”,而他也做到了。每到下课,他总是被一圈同学围住问问题,用女生姚倩的话说,唐旭是值得信赖的“大哥哥”。这不仅因为他的年龄比班上同学大2岁,而更因为他的耐心和沉稳。他从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同学,而是一步步讲解解题过程。由于经历过从“差生”到“优等生”的飞跃,唐旭给同学们讲的学习方法,特别有说服力。如今,唐旭在家里附近的民工子女中已经小有名气,每个周六,总有10来个孩子聚在一起,请“小
西南模校长
他说,我们学习唐旭,就要学习他奋发有为的精神。论身体条件,我们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差,但他凭着“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坚强信念,靠着一个食指的力量艰难地转动笔头,使英语成绩从1分提高到100分,各科成绩连年保持年级第一。
我们学习唐旭,就要学习他踏实苦干的态度,他需要帮助,但知识学习决不让别人捉刀代笔,他需要休息,但无数个夜晚他常常挑灯夜战至凌晨。
我们学习唐旭,就要学习他回报社会的志向。把书读好,做仰望天空的人,是为了回报社会,这是唐旭强大的学习动力。所以,尽管在学习上遇到许多困难,他却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绝望过。”
“证明自己,回报社会,”一个志向不凡的十六岁残疾少年,就是这样与伙伴们一起“仰望天空”的!
当初选择从家乡来到上海,父母最大的心愿,便是能让唐旭在上海接受最先进的治疗。但是,受到经济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父母的这个心愿,始终没有实现。读预备班时,他还能颤颤巍巍自己走动,现在,他从轮椅坐到椅子上都很困难。看着唐旭在为考进理想的高中努力的同时,病情却无法得到控制,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病情,让孩子在逐梦的路上,轻松一点?
西南模的伙伴们听到了,也看到了,我们一定会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