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上海教育》上,有题为“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师”介绍汪劲松校长事迹的中篇报道。报道的标题,就散发着浓郁的以人为本,和谐关爱的气息。.
上篇:看,汪校长“心中”如何“有学生”的
开学以来半月余,汪校长多次强调,关注对学生的分析,是校长对教师整体估价的要求。对学生整体的了解,对所教学生的熟悉程度,是教师爱心的体现,是教育前景展望时希望与信心的源泉。汪校长还继续强调,关注对学生典型的发掘,将表扬作为发掘“黑马”的指导方针。直接找同学谈话,调动学生积极性,向学生传输“学校对他们是有信心,是关心的”信息。汪校长还强调,学校工作要重情感:面对学生,教师一要精神抖擞,面带微笑:二要肯定,和蔼,可亲;三要做出指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股风……
汪校长经常下年级组,检查学生作业,指导阅读与名篇背诵,借机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竞争意识。
在高一(1)班,校长用化学学科中“电子得失”的现象诠释奉献对人的精神带来的深刻内在的喜悦---------人格品位的提升。他说: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升格到离子。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付出,奉献,才能觉得自身价值的增高,内在境界的美妙。
在高一(4)班,校长一再鼓励与高一(3)班结对竞赛,指出理科稍差点,但文科稍强,可以通过努力,赶超高一(3)班..。一次在听背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时,同学背到了“到中流激水”,校长不是就事论事地指出是“击”,而是充分假借上下文情景,大行说文解字之道。他说:下句“浪遏飞舟”表明,既然能“遏飞舟”,“激”与“击”那个强势?在不著痕迹,循循善诱的氛围之中,同学们又受到了一次竞争意识的教育。
高一(4)班副班长说得好:校长对教育,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信念,有股独特的人格魅力,那么有鼓动性,使人不得不受他的鼓动……
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个人魅力独具的校长风范,这是《上海教育: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师》一文对汪校长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心中有学生”这是校园里最美的语言,有带头说这种语言的校长,何患教坛下,操场上不充溢着倾情关爱的娓娓清音?
有美丽语言的校园,一定如沐春风,一定林木青葱,一定繁花似锦……
下篇:看,汪校长“眼中”如何“有教师”的
.开学以来,汪校长就给全体教师带来四种感动。
第一种感动 善于自责
半月余,汪校长经常出现走廊里,教室门前,有时也一反开学初期的惯例,直接走到教室的后面,随访性地听课,作为与广大教师交流的开始。他小结性地指出:大多数老师上课规范,教态较好,反映出整体上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校长听课,免不了引起紧张。说起曾经有一次,一位被听课的老师顿时脸色通红,汪校长首先想到的是自责,他真诚地说:“这说明我不够平易近人。”
第二种感动 我们互相理解
开学初,学校规定,返聘老师也参加升旗仪式。一位返聘老教师提出异议,是否能体恤返聘教师年老体弱,另案处理?校长说:“能,但现在才开始,请你支持我。”事后有一次,校长走进他的办公室,
第三种感动 崇尚正直
初中一位中年
第四种感动 宽容
这仅仅是汪校长在会上讲过的一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在我这儿不会生效。
汪校长认为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有挺身而出说话的人,总不是坏事。其中若有为民请命,力排众议者,更难能可贵。即使有为私利所驱,或为私愤所动
者,也应容忍。他说:“容忍与不赞成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一种氛围。”汪校长周围总能吸纳一大群有用之材,这与他那种宽容襟怀和雅量是分不开的。
汪校长常说,学校工作要重感情,当然也要一种规则。有时会因大局需要,难以顾及你的自尊。有时候会给你一定的补偿,但有时只能请你理解。可无论如何,我们应尽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这样的说法,你不是每个地方能听得到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个人魅力独具的校长风范,这是《上海教育: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师》一文对汪校长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校长眼里有教师,心里就一定有教师的分量。
感动是人性的酵素,是社会进步的激素。感动会变成推动。
校长领唱和谐之音,就是这种推动。
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校园里就不再杂草满目,荆棘丛生,而只有生生不息的耕耘,雨露滋润的沃土,展露头角的嫩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