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西南模范中学”书香校园“优秀案例3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语言文字 > 最新动态
西南模范中学”书香校园“优秀案例3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12-10

播洒诗意的种子

  西南模范中学   裴婷

 

“你喜欢现代诗歌吗?”

“生活中,你会读现代诗歌吗?”

“你有喜欢的诗人吗?”

正值教学现代诗歌单元,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魅力,小说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散文有着发自肺腑的情感、优美凝练的语言;诗歌也不例外!它是文学作品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小说、剧本、散文等具有同等文学价值,同样值得被阅读欣赏。诗歌具有浓烈的个性化色彩,呈现出诗人对事物最感性的认识和感受,是诗人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读懂一首诗,就像是找到了一位知己,有了心灵上的契合与共鸣!然而,正是因为这极富个性化的表达和感情,让诗歌和孩子们产生了距离,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欣赏不来诗歌,读不懂诗歌。诗歌,就这样与人们渐行渐远,同时疏远的还有我们与自己的内心!

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孩子们的回答是“不太喜欢,因为它没有故事情节。”“读不懂,不知道在写什么。”所了解的现代诗人也只不过是课文中曾出现的几位罢了。至于课外阅读,几乎没有同学会主动选择现代诗歌来阅读,更谈不上创作了。为什么不引导孩子走进诗歌天地感受诗歌魅力呢?为什么不尝试让学生成为一个小小诗人抒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诗意呢?一个小小的构想就此在我的脑海出现——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一粒热爱诗歌的种子。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主张,即诗歌应该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所以,就让学生从感受诗歌的“美”做起吧。

活动一: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现代诗歌的韵律感主要通过节奏和押韵来实现。相比较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在平仄上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停顿、轻重读、升降调,这些朗读技巧都有助于学生表现诗歌的韵律感。在韵律感的把控上,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处理又有着同中存异。通过自由朗读,给予学生个性化解读的空间。比如在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诗时,学生们有朗读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将“歌唱”两字重读;也可以朗读为“我为少男少女们/  ”,将“歌唱”二字的停顿延长。无论哪一种朗读,都是学生的一种理解和感悟,都应加以肯定。

除了学生的自由朗读和个别范读之外,我还增设了“互相点评”的环节,既让学生发现同学朗读中的优点,也有利于学生在之前同学的不足上进行调整修正,从而逐步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配上舒缓的音乐和赏心悦目的背景,一场诗歌朗诵大会就此展开。这里有徐志摩对康桥的眷恋《再别康桥》;也有大声呐喊的《一句话》;还有讴歌自由的《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每一首诗歌的朗诵,都倾注着学生的情感,都是一次与诗人的心灵相会。我相信,这个时候的孩子们,一定与诗人的心更近了一步。

 

                

 

活动二:课外拓展,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的天地是广阔的,诗歌的欣赏也绝不局限于课堂。为学生打开诗歌天地的那扇窗,引导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更多诗人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兴趣。排好队形,面向观众,音乐响起,面带微笑,朗诵开始。同学们一个个沉浸在诗歌作品中,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调、全情投入的诵读,一个个文字都变成了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副形象的画面,一段扣动心弦的故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

《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聆听的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对于诗歌创作和欣赏来说,丰富的想象是多么的重要;真挚的感情又是多么可贵。一首首诗歌将抽象情感变成具体景象,可视,可听,可嗅,可触,诗歌就这样变得神奇而独特,这便是诗歌独一无二的魅力。

                  

活动三:观察生活,书写心中的诗意

诗歌是有韵律感的文学形式,想象是她常见的写作特点。在初步了解了诗歌的这些特点之后,便尝试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诗歌作品。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片秋叶,也许是记忆中的那一抹绿,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人一景一事,无不可以入题,成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只要有一份想要抒发的情感,就可以成为一位小小诗人。除了诗歌创作之外,学生们还可以将作品进行美化修饰,用美丽的图画色彩进行渲染,制作成小报形式。当最后的作品交上来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原来,在这些孩子的心中,这一颗诗意的种子一直存在,只要给予阳光与雨露,便能够破土而出,生根发芽。也许现在他们的茎叶还显得稚嫩柔弱,但我相信,只要身为老师的我们小心呵护、关怀备至,这颗较小的幼苗一定能够成长为茁壮的大树,开花结果。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