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流传
——“书香伴成长”案例故事
西南模范中学 李雯婷
《论语》中,孔子在教导弟子时有这样两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者的意思是:纯粹地学习汲取知识比不上真正喜爱学习,更比不上将学习当作乐趣的来源。这是一个“导趣”的过程。后者的意思是:学习与思考必须互相结合,犹如“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缺一不可。
阅读也是如此。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本或几本伴其成长的书,如儿童时期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青年时期的金庸武侠小说。每个孩子的心里,也都有一本或几本经典,如《哈利波特》系列、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经典总有永流传的魅力,无论经历多少岁月、多少代人,都能成为人们共同的经典。因此在名著导读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六年级课本中的《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篇目,开展了“走进经典,共读《西游记》”的书香系列活动。
活动一:师生共读《西游记》,完成创新型阅读报告。根据推荐书目,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共读《西游记》。师生边读边交流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说理由,谈感想,提疑问,阅读课堂气氛热烈,人人投入,积极发言,互相促进地往下读。寒假期间,结合书香活动,完成第一阶段的阅读报告:1.从书中挑选三个最喜欢的角色,为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名片;2.从书中挑选故事中最喜爱的一个场景,为其设计一份游览地图及介绍;3.从书中挑选一个最喜爱的角色或场景,绘制两张扑克牌(三选一完成),感受经典名著在情节设置上的魅力。就这样,从秋天慢慢走到春天,伴着兴趣,一本经典名著在咀嚼中渐渐翻到了最后一页。
活动二:利用语文课堂,学习品读方法,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借着“六小龄童该不该上猴年春晚”的话题热度,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花果山拥立美猴王》一课的教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探究“美猴王的形象”、“第一回合与整本书的关联”等问题。温故故事情节的同时,再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使其学会品读的方法,并完成第二阶段的阅读报告,即以美猴王为例,结合全书情节,挑选一个感兴趣的角色,把握其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这部经典著作在人物塑造上的魅力。
活动三:利用家校交流平台,家校共读《西游记》,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多为70、80后,都对《西游记》有着磨灭不去的深刻感情,家校共赏微电影《猴戏人生》,营造家庭浓郁的读书氛围。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完成第三阶段的阅读报告——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访谈,请他(她)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谈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看法,由学生执笔撰写采访搞。
活动四:邀请名家开展专题讲座,跟着“美猴王”感悟经典的力量。在章金莱(六小龄童)老师“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专题讲座中,他与大家分享了许多他对《西游记》和美猴王的理解,以及他眼中的经典的内涵,并以亲身经历勉励大家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讲座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学校师生、家长收看的同时,也进行了分享。在之后的交流中,大家都提到一部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更源自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达出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读懂了《西游记》,感受到了经典名著的魅力,这个过程丰富且圆满,相信会在每个人的心田上都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
“走进经典,共读《西游记》”的书香系列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只是一个楔子。结合课本中的《论语八则》、《孔孟论学》,老师们又陆续将国学带进了课堂,与学生一起诵读《三字经》、《论语》等,教学楼里时时回荡着的都是琅琅的诵读声,余音绕梁……
读书是快乐的,乐于读书是幸福的,边读边思考是智慧的,书的海洋浩瀚无垠,待我们去发现、体悟,这样的系列“书香活动”让每一个孩子、老师、家长都能享受“一书一世界”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