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11周校园心语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心语
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11周校园心语

作者/来源:校园心语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8-11-11

校 园 心 语(一)

预初的孩子是魔法师

预初(4)班   赵超越家长

进入西南模范,儿子似乎成了魔法师。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差,孩子的成长也有个临界点,从小学到初中应该就是这个成长的临界点,跨过这个临界孩子就像有了魔力一般地成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我也见证了此番奇迹。

奇迹之一:书写突然整齐了。小学时,书写都如心电图一般,高低起伏,错落无致,而且字体大小千差万别,老母亲只能用“无可奈何”来评价;进入西南模范以来,作业远看成岭侧成峰,高矮胖瘦却相同,就算近看也绝对是小学作业的魔法版。其实我的孩子并不是魔法师,是西南模范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求孩子们练习硬笔书法和毛笔,并在每节写字课上由老师悉心指导,课后坚持不懈。

奇迹之二:自我管理能力突然变强了。每天能很有条理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起居。从清晨的起床、吃早饭、红领巾佩戴,到回家后完成当天作业、练琴、看新闻、整理书包备齐第二天所需学业用品,以及几点锻炼、几点洗澡、几点睡觉,凡此种种细节都不用我这个老母亲费心,儿子就像魔法师一样让我这个老母亲下岗了。其实我的孩子并非魔法师,是孩子在西南模遇见了许多好老师传授给他好的观念,是孩子在西南模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同学,促使他自己要改变、要提升。

奇迹之三:身体突然嗖嗖地长。开学的时候,在迪卡侬帮他新买两条裤子和两双鞋,一条裤子合身先穿,一条裤子偏大,放在柜子里备用,两双鞋都合适,一双运动鞋,一双球鞋。两个月的时间,发现一次没有穿过的崭新的球鞋已经小了,小了,小了,说三遍是因为神奇,见证了脚的奇迹,马上翻出因为尺寸大而没穿的新裤子,竟然完全合身,又一次见证了魔法儿子的奇迹。其实我的孩子真不是什么魔法师,只因初中是孩子身心成长最快的时期,加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火热开展,所以衣裤经常配不上孩子的身体,只好买新的。

孩子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容我这个老母亲慢慢观察和感受,虽然我的进步可能不及孩子成长的速度,但是我愿意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家长,配合学校一同成就孩子的每一个梦想!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二)

成长的瞬间

预初(9)班   林钊文家长

一切都是那么惊喜。从灿烂5月收到西南模范的入学通知,到正式入学两个月后美好的今天。两个月的时间感觉孩子在各方面一下子长大了,似乎没有过渡期,而这份惊喜是进入中学前没有想到的。

其实之前更多的是担忧。孩子毕业于一所以中西文化融合教育为理念的小学,可想而知课业轻松活动丰富,五年就这么快快乐乐地过来了。而当时听闻西南模范是一所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学校,有些担心孩子是否可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所以,刚开学那会儿,孩子放学回家时我总小心翼翼地问一句今天过得开心吗?他总是兴奋地点头开心!,脸上明朗的笑容让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有一天,他主动告诉我:妈妈,我觉得上中学比上小学开心多了!因为我发现老师都把我们当大人,我觉得超级自由啊!

联想到孩子这两个月的表现,我恍然大悟,孩子口中老师给的所谓自由,其实是一种信任,是学校教育带给孩子的勇气、力量和责任感,并正面影响了孩子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从而实现了从懵懂小学生到自我管理的中学生的转变,也难怪我觉得他瞬间长大了。

这对我是非常有启发的。通常做家长的容易会因为出于很天然的“护犊子”心态,放不下心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各种状况,往往这要插手,那要包办。而孩子入学两个月的经历让我明白,其实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他觉得是真正被信任着的,他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迫不及待地成长起来,如同小鸟丰满了羽翼,然后离开鸟巢直冲长空。家长要做的是陪伴和支持,然后适时地放手。

也许深爱孩子的我们要做到这样会有些难,需要始终怀着对成长的敬畏心,不断学习,反省和总结。所以,让我们在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之前,先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家长吧。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三)

你长大了

初一(2)班   张雁鸣家长

2018年暑假对我家宝贝来说是特别的一个暑假,爸爸妈妈因工作原因去外地培训。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你,最初有些许的担忧、牵挂和顾虑,经过3个月的时间,渐渐看到了你的一些改变,让我们惊喜与感动。回头才发现,宝贝,你长大了,可以适当地独立面对一些事情了,这会让你变得更加勇敢更有担当,为你的成长做好铺垫。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了,不能外出活动,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不能很好地照顾外婆,你知道后主动提出要多去陪外婆,每天都抽空去看她,陪她说说话聊聊天,帮她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分享你的快乐,让她缓解疼痛与寂寞。外婆因为你的关心和陪伴疾病恢复很快,爸爸妈妈真的为你骄傲。我们的宝贝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可以照顾人了。

暑假期间由爷爷奶奶照顾你,每次和他们通话,爷爷奶奶都夸你会帮忙分担家务,自己整理房间,扫地等。闲暇的时候,还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去买生活用品,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不仅如此,你还为自己合理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生活作息,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记得有一次你不会上传文件,很焦急地给爸爸打电话寻求帮助。爸爸耐心给你讲解,你认真听,用心操作,圆满完成了。爸爸妈妈都感到宝贝真的长大了,能主动学习并合理安排,遇到不会的事情会懂得寻求帮助并很好地解决,不像以前那样总是依赖爸爸妈妈了。

三个月对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你来说过于漫长,可是宝贝你却让我们惊喜,看到了你学会了关心长辈、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自立。过程中,离不开学校老师知识的传播和辛勤的教导,更离不开“模范教育”理念的熏陶与浸润。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四)

 

初二(3)班   楚天舒

“茄汁大虫?!哈哈哈!”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我不禁有些洋洋得意。“茄汁大虾”成了“茄汁大虫”,食堂菜单的“创意修改”成了我们男生午餐时间的乐趣,作为首创者,我仿佛得到了特殊的“尊重”。

“从今天起,你就在老师办公室吃饭,食堂师傅会把你的饭菜送来的。”老师在为我调整了教室座位后,还不忘安排好我的午餐。因为手臂骨折,我享受了各种特别待遇。午餐时间,我有些惴惴不安,食堂师傅会发现我就是那个修改小黑板上菜单的始作俑者吗?会不会趁着老师在,把我狠狠修理一番?

“不好意思,同学!今天人手紧,送来晚了,饿坏了吧?”我正胡思乱想,食堂李师傅急匆匆地进了办公室。他说话有点气喘,鼻头上有细细密密的汗渗出来。我忙接过道谢,李师傅已经像一阵风一样离开了。“瞧我这记性!”李师傅突然又出现在我面前,把随餐小点心放在了桌上。“明天记得自己带个勺,要不锈钢的那种,比筷子吃起来方便。”李师傅出门还不忘叮嘱,我连张口道谢都来不及,他已经走得没影了。

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我不由想到,食堂工作人员特地书写菜单,是为了提前预告,为我们节省选餐时间。以前有同学笑称午餐吃到A餐还是B餐全凭运气,“不服气的,可以重新排队,再试试运气”。篡改菜单,虽然博人一笑,却无视了食堂师傅们想要照顾我们学生的苦心,更是对他们劳动的不尊重。

不乱扔纸屑是对校工的尊重;不浪费食物是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烹饪食物的食堂师傅的尊重;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老师的尊重;课间文明有序是对同学的尊重……

“李师傅,我的餐盘今后都在这里还,您不用上楼了。”我双手递出去的是吃完的餐盘,也是我的尊重……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五)

说“问”

初二(5)班   田芳铭

最近的语文公开课上,我们学习了清代散文家刘开写的文章《问说》,我明白了关于“问”的道理。

首先是“问”与“学”的关系。刘开在《问说》中写道:“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问”能解决;提问求教,“学”得新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其次是“问”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收获。《问说》中也说过,向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提问,可以破除疑问;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可以求得一些正确的见解;向与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提问,借以共同研究。卫国大夫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不把向自己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他的学问渊博。所以,学习中我们并不是只向成绩好的人提问才有效,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习不同的知识、品质、精神、思想……

“问”的态度在《问说》中也有论述。学习上有不通晓的地方,硬要认为自己懂了;道理有不明白的地方,胡乱地凭主观猜测,这样就没有可问的事了。“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妒忌他们而不愿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之而认为不屑于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不甘愿问,像这样,天下几乎就没有可以问的人了。认为自己没有可问的事、可问的人了,简直是狂妄自大,别说不断进步了,最终只能是井底之蛙。虚心向人求教,才能获得更多。

多学多问,才能增广知识,获益良多。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学”是我们的责任,“问”是必学的途径,相信通过勤学好问,你我都能有长足的进步。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六)

蒙以养正

初二(8)班班主任     琦老师

“蒙以养正”,出于《易经》第四卦蒙卦的象辞。蒙卦:“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其彖辞日:“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人们对于《易经》第四卦有着近乎百种的解读,而我则看到了这段话对教育的启示。

昌黎先生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蒙以养正,教人之正道,匪我求童蒙,乃是童蒙求我。涉世之初,困惑常有。然而面对困惑,则反应不尽相同,有勤学好问、矢志解惑者,有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者,亦有不学不问、漠然以对者。勤学好问、矢志解惑者而师从刚正,乃幸中之幸;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者,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不学不问、漠然以对者,祸不远矣。

王阳明《传习录》中亦有此意,大抵童子禀赋,虽有所异,差之未远。童子向学,如草木之始萌芽,遇化雨春风,则枝舒条顺、叶茂根深;遇千里赤地,则枝枯叶萎、汁干液涸。根脚既正,则其志意顺导,其性情调理,其鄙吝潜消,其粗顽默化,进而渐于礼义,不苦其难,入于中和。根脚不曾正得,时日稍久,则视学校如囚笼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雠而不欲见,掩覆窥避以全其嬉游之乐,饰诡设诈以称其顽鄙之心,庸劣偷薄,日趋下流。年岁日长,即便费尽气力,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亦为时晚矣,徒增怅惘。更且改悔发愤者甚少。此皆因蒙养之道失也。

《管子》有云:“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如是论,正道也。亚圣者孟子,在养素而弗违;复圣者颜子,性如愚而有以。欲求乎不失其正,必在乎受之以蒙。石蕴玉而外质,蚌含珠而内融。是知蒙以养正,圣贤所崇。

古之师者,训蒙稚童,首重人伦,继而授诗书、诵词章、习句读、明礼义,所谓先王之教也。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格物致知之功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曰:“君子之教,喻也。”今教童子,惟当以中国梦为方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其德,契其神,合其道,既授人情事理,又习一技之长,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至于慧心致理、慕法并造、通明器识、柔远无求,历吉凶而有悟,寄乾坤于无妄,此乃蒙以养正也!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七)

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坦然面对期中考试

初三(1)班   朱天元家长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进入到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阶段了。每次的阶段考试都是检验此阶段学习情况的试金石。作为初三学生,每次考试更是要认真对待,通过考试查找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学习期间进行弥补。我们希望你能用好“加减乘除”,坦然面对期中考试。

“加”就是要增加信心。在西南模范学习已经三年多了,对于你来说,各类测试应该习以为常了。虽然有时候发挥出色,有时候成绩会不如意些,但我们认为这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几次失利,就失去信心。只要学校老师教的知识点你都能掌握,你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焦虑;只要自己已尽全力,就没什么可以后悔。

“减”就是要减少失误。有时候你考试回来告诉我们,这道题明明是会的,却做错了。想要减少失误就要巩固知识点,认认真真把之前错的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错因,仔仔细细把不熟练的知识点学懂弄通,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乘”就是要提高效率。初三的学业非常的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关键就要提高效率,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看到这点,要能联系到那点,要点内容要加强识记,规律原理要学会运用,该下的功夫坚决要下!

“除”就是要去除杂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你要做到心无旁骛,不患得患失。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你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学。不畏困难,不怕曲折,做最好的自己。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八)

我眼中的进博会

校 园 心 语(一)

预初的孩子是魔法师

预初(4)班   赵超越家长

进入西南模范,儿子似乎成了魔法师。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差,孩子的成长也有个临界点,从小学到初中应该就是这个成长的临界点,跨过这个临界孩子就像有了魔力一般地成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我也见证了此番奇迹。

奇迹之一:书写突然整齐了。小学时,书写都如心电图一般,高低起伏,错落无致,而且字体大小千差万别,老母亲只能用“无可奈何”来评价;进入西南模范以来,作业远看成岭侧成峰,高矮胖瘦却相同,就算近看也绝对是小学作业的魔法版。其实我的孩子并不是魔法师,是西南模范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求孩子们练习硬笔书法和毛笔,并在每节写字课上由老师悉心指导,课后坚持不懈。

奇迹之二:自我管理能力突然变强了。每天能很有条理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起居。从清晨的起床、吃早饭、红领巾佩戴,到回家后完成当天作业、练琴、看新闻、整理书包备齐第二天所需学业用品,以及几点锻炼、几点洗澡、几点睡觉,凡此种种细节都不用我这个老母亲费心,儿子就像魔法师一样让我这个老母亲下岗了。其实我的孩子并非魔法师,是孩子在西南模遇见了许多好老师传授给他好的观念,是孩子在西南模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同学,促使他自己要改变、要提升。

奇迹之三:身体突然嗖嗖地长。开学的时候,在迪卡侬帮他新买两条裤子和两双鞋,一条裤子合身先穿,一条裤子偏大,放在柜子里备用,两双鞋都合适,一双运动鞋,一双球鞋。两个月的时间,发现一次没有穿过的崭新的球鞋已经小了,小了,小了,说三遍是因为神奇,见证了脚的奇迹,马上翻出因为尺寸大而没穿的新裤子,竟然完全合身,又一次见证了魔法儿子的奇迹。其实我的孩子真不是什么魔法师,只因初中是孩子身心成长最快的时期,加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火热开展,所以衣裤经常配不上孩子的身体,只好买新的。

孩子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容我这个老母亲慢慢观察和感受,虽然我的进步可能不及孩子成长的速度,但是我愿意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家长,配合学校一同成就孩子的每一个梦想!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二)

成长的瞬间

预初(9)班   林钊文家长

一切都是那么惊喜。从灿烂5月收到西南模范的入学通知,到正式入学两个月后美好的今天。两个月的时间感觉孩子在各方面一下子长大了,似乎没有过渡期,而这份惊喜是进入中学前没有想到的。

其实之前更多的是担忧。孩子毕业于一所以中西文化融合教育为理念的小学,可想而知课业轻松活动丰富,五年就这么快快乐乐地过来了。而当时听闻西南模范是一所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学校,有些担心孩子是否可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所以,刚开学那会儿,孩子放学回家时我总小心翼翼地问一句今天过得开心吗?他总是兴奋地点头开心!,脸上明朗的笑容让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有一天,他主动告诉我:妈妈,我觉得上中学比上小学开心多了!因为我发现老师都把我们当大人,我觉得超级自由啊!

联想到孩子这两个月的表现,我恍然大悟,孩子口中老师给的所谓自由,其实是一种信任,是学校教育带给孩子的勇气、力量和责任感,并正面影响了孩子对待自己、对待学习、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从而实现了从懵懂小学生到自我管理的中学生的转变,也难怪我觉得他瞬间长大了。

这对我是非常有启发的。通常做家长的容易会因为出于很天然的“护犊子”心态,放不下心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各种状况,往往这要插手,那要包办。而孩子入学两个月的经历让我明白,其实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他觉得是真正被信任着的,他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迫不及待地成长起来,如同小鸟丰满了羽翼,然后离开鸟巢直冲长空。家长要做的是陪伴和支持,然后适时地放手。

也许深爱孩子的我们要做到这样会有些难,需要始终怀着对成长的敬畏心,不断学习,反省和总结。所以,让我们在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之前,先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家长吧。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三)

你长大了

初一(2)班   张雁鸣家长

2018年暑假对我家宝贝来说是特别的一个暑假,爸爸妈妈因工作原因去外地培训。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你,最初有些许的担忧、牵挂和顾虑,经过3个月的时间,渐渐看到了你的一些改变,让我们惊喜与感动。回头才发现,宝贝,你长大了,可以适当地独立面对一些事情了,这会让你变得更加勇敢更有担当,为你的成长做好铺垫。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了,不能外出活动,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不能很好地照顾外婆,你知道后主动提出要多去陪外婆,每天都抽空去看她,陪她说说话聊聊天,帮她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分享你的快乐,让她缓解疼痛与寂寞。外婆因为你的关心和陪伴疾病恢复很快,爸爸妈妈真的为你骄傲。我们的宝贝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可以照顾人了。

暑假期间由爷爷奶奶照顾你,每次和他们通话,爷爷奶奶都夸你会帮忙分担家务,自己整理房间,扫地等。闲暇的时候,还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去买生活用品,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不仅如此,你还为自己合理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生活作息,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记得有一次你不会上传文件,很焦急地给爸爸打电话寻求帮助。爸爸耐心给你讲解,你认真听,用心操作,圆满完成了。爸爸妈妈都感到宝贝真的长大了,能主动学习并合理安排,遇到不会的事情会懂得寻求帮助并很好地解决,不像以前那样总是依赖爸爸妈妈了。

三个月对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你来说过于漫长,可是宝贝你却让我们惊喜,看到了你学会了关心长辈、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自立。过程中,离不开学校老师知识的传播和辛勤的教导,更离不开“模范教育”理念的熏陶与浸润。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四)

 

初二(3)班   楚天舒

“茄汁大虫?!哈哈哈!”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我不禁有些洋洋得意。“茄汁大虾”成了“茄汁大虫”,食堂菜单的“创意修改”成了我们男生午餐时间的乐趣,作为首创者,我仿佛得到了特殊的“尊重”。

“从今天起,你就在老师办公室吃饭,食堂师傅会把你的饭菜送来的。”老师在为我调整了教室座位后,还不忘安排好我的午餐。因为手臂骨折,我享受了各种特别待遇。午餐时间,我有些惴惴不安,食堂师傅会发现我就是那个修改小黑板上菜单的始作俑者吗?会不会趁着老师在,把我狠狠修理一番?

“不好意思,同学!今天人手紧,送来晚了,饿坏了吧?”我正胡思乱想,食堂李师傅急匆匆地进了办公室。他说话有点气喘,鼻头上有细细密密的汗渗出来。我忙接过道谢,李师傅已经像一阵风一样离开了。“瞧我这记性!”李师傅突然又出现在我面前,把随餐小点心放在了桌上。“明天记得自己带个勺,要不锈钢的那种,比筷子吃起来方便。”李师傅出门还不忘叮嘱,我连张口道谢都来不及,他已经走得没影了。

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我不由想到,食堂工作人员特地书写菜单,是为了提前预告,为我们节省选餐时间。以前有同学笑称午餐吃到A餐还是B餐全凭运气,“不服气的,可以重新排队,再试试运气”。篡改菜单,虽然博人一笑,却无视了食堂师傅们想要照顾我们学生的苦心,更是对他们劳动的不尊重。

不乱扔纸屑是对校工的尊重;不浪费食物是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烹饪食物的食堂师傅的尊重;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老师的尊重;课间文明有序是对同学的尊重……

“李师傅,我的餐盘今后都在这里还,您不用上楼了。”我双手递出去的是吃完的餐盘,也是我的尊重……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五)

说“问”

初二(5)班   田芳铭

最近的语文公开课上,我们学习了清代散文家刘开写的文章《问说》,我明白了关于“问”的道理。

首先是“问”与“学”的关系。刘开在《问说》中写道:“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问”能解决;提问求教,“学”得新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其次是“问”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收获。《问说》中也说过,向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提问,可以破除疑问;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可以求得一些正确的见解;向与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提问,借以共同研究。卫国大夫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不把向自己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他的学问渊博。所以,学习中我们并不是只向成绩好的人提问才有效,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习不同的知识、品质、精神、思想……

“问”的态度在《问说》中也有论述。学习上有不通晓的地方,硬要认为自己懂了;道理有不明白的地方,胡乱地凭主观猜测,这样就没有可问的事了。“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妒忌他们而不愿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之而认为不屑于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不甘愿问,像这样,天下几乎就没有可以问的人了。认为自己没有可问的事、可问的人了,简直是狂妄自大,别说不断进步了,最终只能是井底之蛙。虚心向人求教,才能获得更多。

多学多问,才能增广知识,获益良多。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学”是我们的责任,“问”是必学的途径,相信通过勤学好问,你我都能有长足的进步。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六)

蒙以养正

初二(8)班班主任     琦老师

“蒙以养正”,出于《易经》第四卦蒙卦的象辞。蒙卦:“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其彖辞日:“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人们对于《易经》第四卦有着近乎百种的解读,而我则看到了这段话对教育的启示。

昌黎先生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蒙以养正,教人之正道,匪我求童蒙,乃是童蒙求我。涉世之初,困惑常有。然而面对困惑,则反应不尽相同,有勤学好问、矢志解惑者,有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者,亦有不学不问、漠然以对者。勤学好问、矢志解惑者而师从刚正,乃幸中之幸;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者,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不学不问、漠然以对者,祸不远矣。

王阳明《传习录》中亦有此意,大抵童子禀赋,虽有所异,差之未远。童子向学,如草木之始萌芽,遇化雨春风,则枝舒条顺、叶茂根深;遇千里赤地,则枝枯叶萎、汁干液涸。根脚既正,则其志意顺导,其性情调理,其鄙吝潜消,其粗顽默化,进而渐于礼义,不苦其难,入于中和。根脚不曾正得,时日稍久,则视学校如囚笼而不肯入,视师长如仇雠而不欲见,掩覆窥避以全其嬉游之乐,饰诡设诈以称其顽鄙之心,庸劣偷薄,日趋下流。年岁日长,即便费尽气力,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亦为时晚矣,徒增怅惘。更且改悔发愤者甚少。此皆因蒙养之道失也。

《管子》有云:“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如是论,正道也。亚圣者孟子,在养素而弗违;复圣者颜子,性如愚而有以。欲求乎不失其正,必在乎受之以蒙。石蕴玉而外质,蚌含珠而内融。是知蒙以养正,圣贤所崇。

古之师者,训蒙稚童,首重人伦,继而授诗书、诵词章、习句读、明礼义,所谓先王之教也。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格物致知之功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曰:“君子之教,喻也。”今教童子,惟当以中国梦为方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其德,契其神,合其道,既授人情事理,又习一技之长,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至于慧心致理、慕法并造、通明器识、柔远无求,历吉凶而有悟,寄乾坤于无妄,此乃蒙以养正也!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七)

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坦然面对期中考试

初三(1)班   朱天元家长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进入到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阶段了。每次的阶段考试都是检验此阶段学习情况的试金石。作为初三学生,每次考试更是要认真对待,通过考试查找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学习期间进行弥补。我们希望你能用好“加减乘除”,坦然面对期中考试。

“加”就是要增加信心。在西南模范学习已经三年多了,对于你来说,各类测试应该习以为常了。虽然有时候发挥出色,有时候成绩会不如意些,但我们认为这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几次失利,就失去信心。只要学校老师教的知识点你都能掌握,你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焦虑;只要自己已尽全力,就没什么可以后悔。

“减”就是要减少失误。有时候你考试回来告诉我们,这道题明明是会的,却做错了。想要减少失误就要巩固知识点,认认真真把之前错的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错因,仔仔细细把不熟练的知识点学懂弄通,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乘”就是要提高效率。初三的学业非常的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关键就要提高效率,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看到这点,要能联系到那点,要点内容要加强识记,规律原理要学会运用,该下的功夫坚决要下!

“除”就是要去除杂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你要做到心无旁骛,不患得患失。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你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学。不畏困难,不怕曲折,做最好的自己。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八)

我眼中的进博会

初三(2)班   赵尊韋

记得当时刚得知上海要召开首届进口博览会时我十分激动,没想到这么重要的展览竟然会在我生活的城市举行。

可是我却不知道进博会举行是为了什么?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此次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杭州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正式宣布在上海举办的,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看了新闻,我了解到了在进博会上展览的一些展品。比如有些医疗仪器,不仅能够找出癌症的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担了医疗工作者的精力与时间,提高了诊断质量,还能够改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医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努力探索,进博会上展现的高科技能为更多癌症患者及他们的家人带来福音。

AI智能机器人也现身了。展示的自主的咖啡机,大家蜂拥而至使用它,十分方便;接待服务型机器人,有着幽默的口才,能使观览者并不枯燥的倾听着讲解……这让我突然联想到在前不久也同样在上海所举行的AI人工智能大会。ARVR技术的出现甚至是无人机,“AI+交通”、“AI+教育”、“AI+服务”……这些都即将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新科技正悄然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次博览会促进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所讲的:“各国应该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在近年高速发展,已跻身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大中国的巨大进步让我叹为观止,世界对于我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拍案叫绝,我也因身处于这样一个国家而倍感自豪。

进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我们要让未来的中国更有力量,我们责无旁贷!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九)

人的精神力量在何处?

高一(3)班   贡莹钰

期中已至,仿若一座大山再压上心头,时间秒钟滴答,教室里的气氛愈加躁动起来。不仅仅是面临挑战的兴奋、自信,更有焦躁的心绪和被一页页书纸声挑动起的不安神经。我也被这氛围所影响着,全力备战。

愁思的情绪不加掩饰地爬上面庞,我对着眼前的数学题可谓是束手无策。毕竟不是擅长科目,我的书页纸已来回被扫了三四回也得不出答案,理不清思路,这让我的焦虑升起,无力感催促着我放弃。

当我沉浸于自己的苦闷时,一个身影从我身边走过,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困恼。轻轻拍了我的肩膀:“怎么啦?”,是领座的冯佳莹同学。“没事,只是题目。”我垂头丧气地答道。“这个我会,你要听分析吗?”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对方很快就为我演算和讲解起了题目,她思路清晰,讲解细致,言语温和。下课氛围总是有些纷扰,而她的娓娓道来将这一切隔绝,短短的几分钟,我却过得格外充实。我微笑,因为感谢;你微笑,因为理解;我们微笑,还有友善。这短短几分钟,这相视一笑,不仅让我得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将我内心的焦躁驱散,再次环顾四周的纷扰,我不禁将这片心中的宁静持续下去。良好的集体氛围能不断熏陶和感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进而传播正能量,促成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期中考前的紧张、自信、焦虑、平静……都参杂在集体的气氛中,我们不只是一个人在迈步前进,这就像是一场“绑腿”的比赛,大家互相带动着,配合着,齐步继续向前。不允许一个掉队,也不允许一个迈错步,整整齐齐,斗志昂扬,凯歌而行。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十)

非淡泊无以明志

高二(2)班   是昕怡

佛家谈论超脱世俗,唯有远离红尘是非,才能真正修心。对身处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也是非淡泊无以明志的。

陶渊明便是一个甘于离开官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伟大诗人。对于大多数古代文人来说,入仕为官,以此振兴家族是他们一生的志向。可常常,朝廷被恶势力把持,文人想要进入仕途,就不得不投靠黑暗势力。而这样,他们就要违背自己曾经许下的“当官为民”的诺言。陶渊明却不愿意,自己一身高洁怎能被如此玷污?他毅然决定出仕入山,丢弃名利世俗。倘若当时的陶渊明舍弃初心,如今的我们怎会读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怎会了解到看淡名利的重要性。由此看来,淡泊是一个保持真我,抒发个人志向的前提。

把眼光放到当今,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不少人为了权与钱不顾自己的真正本心。但也有一些人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令人钦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为中国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农业发展,乃至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一生潜心研究,几乎很少出现在公共视野。在这个将军生死无人询,戏子之事天下事的时代,袁老不在意名与利,身上衣服也并不“体面”,他关心的是中国欠发达地区百姓的温饱问题,心系的是人民,是国家。诚然,我们身处于这样的世界,无法避免爱憎利欲。可重要的是一份本心,是自己内心的安定。人们感到饥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由于缺少奢侈品。

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亦是如此,用一颗浮躁的心去研究学问是不会得到等同的回报的。一心一意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不抵御住外物的诱惑沉下心来,又怎能将思维的乱麻一步步解开呢?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我们也要学会淡泊,做自己的君子。

第十一周  20181111~~11月16

 

校 园 心 语(十一)

评价他人生活

高三(3)班   史曼芸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和大众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人们拥有了各种平台得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各种名人八卦和时事咨询都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加上时代的开放,人人都有了言论自由,再加上网络这个掩体,越来越多的人会去窥探、评价他人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情感宣泄。

有了这样的平台,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评论的对象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使之加以改正。例如许多演员在得到演技差评之后,都选择潜心修炼,直至拿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抱着善意的初衷,这样的评价或者评论倒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盲目地去评价他人的生活更是如此。盲目的评价大多出于个人主观,像这样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不公平的。而这样主观的认识,也导致了一系列恶意评价的“诞生”。这些恶意评价会对当事人所造成怎样严重的伤害,屏幕之前的评价者无从知晓。如果每个人都仅靠“一腔热情”地发表主观看法,不顾大局,不析因果,那么谣言就会越来越多,网络的真实性就会越来越少。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下,真相就会逐渐被淹没。 

对待他人的生活,我们不该急于评价,应先了解事情的起因发展等,再做评价。在做出评价时,要客观实际,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一些问题。对于自己不了解,道听途说的事情,应“多思少评”。展开自己的思考,不轻易对别人做出评价,不轻易否定他人。 

所以,不要总是去挖苦、批判他人,要明辨是非,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需要大家一起创造。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九)

人的精神力量在何处?

高一(3)班   贡莹钰

期中已至,仿若一座大山再压上心头,时间秒钟滴答,教室里的气氛愈加躁动起来。不仅仅是面临挑战的兴奋、自信,更有焦躁的心绪和被一页页书纸声挑动起的不安神经。我也被这氛围所影响着,全力备战。

愁思的情绪不加掩饰地爬上面庞,我对着眼前的数学题可谓是束手无策。毕竟不是擅长科目,我的书页纸已来回被扫了三四回也得不出答案,理不清思路,这让我的焦虑升起,无力感催促着我放弃。

当我沉浸于自己的苦闷时,一个身影从我身边走过,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困恼。轻轻拍了我的肩膀:“怎么啦?”,是领座的冯佳莹同学。“没事,只是题目。”我垂头丧气地答道。“这个我会,你要听分析吗?”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对方很快就为我演算和讲解起了题目,她思路清晰,讲解细致,言语温和。下课氛围总是有些纷扰,而她的娓娓道来将这一切隔绝,短短的几分钟,我却过得格外充实。我微笑,因为感谢;你微笑,因为理解;我们微笑,还有友善。这短短几分钟,这相视一笑,不仅让我得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将我内心的焦躁驱散,再次环顾四周的纷扰,我不禁将这片心中的宁静持续下去。良好的集体氛围能不断熏陶和感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进而传播正能量,促成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期中考前的紧张、自信、焦虑、平静……都参杂在集体的气氛中,我们不只是一个人在迈步前进,这就像是一场“绑腿”的比赛,大家互相带动着,配合着,齐步继续向前。不允许一个掉队,也不允许一个迈错步,整整齐齐,斗志昂扬,凯歌而行。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十)

非淡泊无以明志

高二(2)班   是昕怡

佛家谈论超脱世俗,唯有远离红尘是非,才能真正修心。对身处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也是非淡泊无以明志的。

陶渊明便是一个甘于离开官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伟大诗人。对于大多数古代文人来说,入仕为官,以此振兴家族是他们一生的志向。可常常,朝廷被恶势力把持,文人想要进入仕途,就不得不投靠黑暗势力。而这样,他们就要违背自己曾经许下的“当官为民”的诺言。陶渊明却不愿意,自己一身高洁怎能被如此玷污?他毅然决定出仕入山,丢弃名利世俗。倘若当时的陶渊明舍弃初心,如今的我们怎会读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怎会了解到看淡名利的重要性。由此看来,淡泊是一个保持真我,抒发个人志向的前提。

把眼光放到当今,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不少人为了权与钱不顾自己的真正本心。但也有一些人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令人钦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为中国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农业发展,乃至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一生潜心研究,几乎很少出现在公共视野。在这个将军生死无人询,戏子之事天下事的时代,袁老不在意名与利,身上衣服也并不“体面”,他关心的是中国欠发达地区百姓的温饱问题,心系的是人民,是国家。诚然,我们身处于这样的世界,无法避免爱憎利欲。可重要的是一份本心,是自己内心的安定。人们感到饥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由于缺少奢侈品。

对我们学生而言,学习亦是如此,用一颗浮躁的心去研究学问是不会得到等同的回报的。一心一意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不抵御住外物的诱惑沉下心来,又怎能将思维的乱麻一步步解开呢?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我们也要学会淡泊,做自己的君子。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 园 心 语(十一)

评价他人生活

高三(3)班   史曼芸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和大众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人们拥有了各种平台得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各种名人八卦和时事咨询都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加上时代的开放,人人都有了言论自由,再加上网络这个掩体,越来越多的人会去窥探、评价他人的生活,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情感宣泄。

有了这样的平台,人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评论的对象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使之加以改正。例如许多演员在得到演技差评之后,都选择潜心修炼,直至拿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抱着善意的初衷,这样的评价或者评论倒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盲目地去评价他人的生活更是如此。盲目的评价大多出于个人主观,像这样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不公平的。而这样主观的认识,也导致了一系列恶意评价的“诞生”。这些恶意评价会对当事人所造成怎样严重的伤害,屏幕之前的评价者无从知晓。如果每个人都仅靠“一腔热情”地发表主观看法,不顾大局,不析因果,那么谣言就会越来越多,网络的真实性就会越来越少。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下,真相就会逐渐被淹没。 

对待他人的生活,我们不该急于评价,应先了解事情的起因发展等,再做评价。在做出评价时,要客观实际,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一些问题。对于自己不了解,道听途说的事情,应“多思少评”。展开自己的思考,不轻易对别人做出评价,不轻易否定他人。 

所以,不要总是去挖苦、批判他人,要明辨是非,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需要大家一起创造。

第十一周  20181111~~1116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