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模范中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一.背景
西南模范中学创办于1997年,以公立转制的身份办学已历十载。根据区域情况看,“公立转制”体制的不足日渐明显,限制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2007年6月,西南模范中学从公立转制学校改制为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上迎来根本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这一转型期的重要任务。《西南模范中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的提出,表明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能自觉积极地探索教育的规律,这也是我校积极探索民办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办学活力的一项重大决策。
也就是在2007年6月,汪校长在暑期校本培训时,做了《西南模范中学发展构想》的报告,首次提出“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学校的2007至2010的办学目标,尤其是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
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引导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学校如何把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组织到学校德育的网络中来,如何吸引家长参加德育过程,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因此,我们依据德育基本方针、政策、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及时改变观念、理清思路、注重方法、讲求实效,积累我校德育工作的经验,为实现我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创西南模教育晶牌而努力。
中央和国家颁布的的关于学校德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如:
《中学德育大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二、原则与要求
1、以“模范教育”理念指导德育工作
《西南模范中学发展构想》,是我校近期办学纲领,是学校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目标的依据。汪校长提出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全校教职工应加强学习、准确领悟,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全校上下初步形成模范教育的实施规范。
在新学期,我们首先要掌握“模范教育”的五方面的阐述:
(1)模范教育的表述:
每个师生都有上进要求,都有先进亮点,都有成为模范的憧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先进闪光,培育、发扬并树立为模范榜样,引导大家学习身边人的模范思想、模范事迹,争相落实模范言行,使学习模范蔚然成风,争做模范成为自觉追求,形成团结、上进、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从而培育出成千上万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能担负起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新二代人才。
简言之,模范教育就是:树立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成为模范。
(2)模范教育的内核
模范是一个榜样,模范是一种精神,学习模范就是勇争一流,就是不懈追求,就是超越自我,就是走向完美。因此,模范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千个正确的追求,培养一种高尚的精神,育成一身良好的习惯,从现在起就实践一生美好的理想。
(3)模范教育培育的学生
模范教育塑造的西南模人应有“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气概,有“不断 超越、共同提高”的决心,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的品格,有“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的功底,有“善于钻研、持续发展”的能力。
(4)模范教育需要的教师
模范教育的理念认为: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模范的引导者,也是学生 成就事业、志同道合的亲密伙伴。所以,他们在陪伴学生走向模范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模范
(5)模范教育的思想保障
模范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西南模中学,办学一定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 时代责任意识,树立“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青春理想,这样全校师生的思想境界就会有高度,工作学习劲头就会持久高涨,这样模范教育就有了思想保障。
这些阐述,我们要清楚,要能对学生、家长宣讲,能在教育教学中逐步体现,在实践中发展“模范教育”的理念。
2、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1)端正教育思想,’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意义的 认识。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德育,处处以身作则,统一要求,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人人做德育”,要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
(2)加强德育组织管理,建好一支德育队伍,建立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组织发动全校各部门、各个组室以及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承担德育任务,人人首先成为教育者。做好德育是班主任的职责,此外,教师应教书育人,领导干部应搞好管理育人,教务总务后勤人员要搞好服务育人。
(3)组织协调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协调家校德育力量,通过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与学校共建德育队伍,形成合力。
3、提高师德修养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每日每时都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期待的是具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的高素质的好老师,家长信任的是那些忠实践行师德、坚守师道的好老师,我们义不容辞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并且要把提高自身素质当作官觉追求。“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是我们时时必须拷问自己的重大命题。
教师职业道德之一:学识魅力——努力做一个“学”者。
我们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能从事教师职业,知识是我们的从业资本。教师是教书的人,是传播知识的人,所以我们必定是读书人,是有知识的人;教师是教育者,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具备教育的知识。教师的地位是建立在学识的基础上的。应该说,教师职业从来就是知识人的职业,是一种脑力劳动。从业的资本就是个体拥有的文化知识,这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
在信息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来源,教师职业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能在信息的筛选批判方面给学生以指导。所以,今天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教师是知识人,必须是“学”者;首先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其次是能不断地更新知识;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求精神的人。
我们不必是“真理的发现者”、“知识的创造者”,但是我们必须是“学”者,不断地获得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新生一代。课堂检验着我们的知识储备,“一桶水与一杯水”是最平实的比喻;传递知识的准确、清晰,决定了我们的课堂质量,“误人子弟”是我们的大忌;教书仅凭吃老本,知识陈旧,信息落伍,学生不欢迎,自己也会丧失自信。青年学生仰慕知识渊博的老师,往往能引发他们对知识最初的好奇与渴望,偏爱哪一科,将来干哪一行,都会产生影响。
教师业务水平的评价,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知识的量,二是传递知识的能力。传递知识,还包括传递如何学习的方法、经验。拥有丰富知识,但是不会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知识,是不胜任教师职业的。传授知识易,教会学习难,只教给知识,却不能教会学习,也是不称职的的教师。我们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说教学技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努力做一个“学”者,这个学的范畴是广义的学。当然,只要具有学者的品质厂学而不厌,又具有教者的品质,诲人不倦,即使任教初期知识上有空白领域,或者教学技艺有限,也可以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教师角色称谓不断翻新,如;传授者、蜡烛、春蚕、园丁、工程师、临床医生、学者、研究者、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等,不同时代的对教师的要求显而易见,这本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者否定,也不是简单替代的过程,它意味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学习,终身学习,勇为“学”者,是师道之首,是我们的成为好老师的必由之路,我们当中的许多老师,本身就有很好的知识修养,又很善于继续学习,把学习当作愉快的事,视学习为高尚的生活情趣,获得了做教师极大的乐趣。我们当中的许多老师,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扎扎实实地搞教学搞教研,在本职岗位上体现了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一个教师,有知识,会教书,就能出成绩,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大的方面讲,就是有职业操守,对职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
教师职业道德之二:人格魅力——努力做一个“仁”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远高于其他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遵循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不履行,就会给社会、他人带来灾难与伤害,也给自己带来痛苦。做教师,爱心、责任心是时刻都应具备的,教师的崇高就在于我们有爱心与责任心,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是仁爱之人。教师职业,不是私人的事,而是社会的道义的公益活动。
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敬业,就要有点奉献精神的。教师的工作是不能用时间区分的,难以限定从何时到何时工作,从何时到何时不工作,上班八小时对我们来说很难够用。工作内容也是无界限的,因为教师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工作地点也是无界限的,教师的工作场所不仅是在课堂与学校。所以,做教师的人由于职业的缘故总是很紧张,其辛苦程度不好用工作量、课时量来简单评定。做教师就是一份“良心活”,出多大的力,尽多大的能,用多少时间,真是取决于你的爱生敬业之心。像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学生负责,像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耐心细致,像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无怨无悔,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能否做到,取决于你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我们相信有舍就有得,我们不可能获得丰厚的薪酬,但工资收入稳定,每年都在递增;有寒暑假休养,有丰富的育子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很丰富:在教学相长中,成已达人,我们成为“智”者;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人间最多和最纯洁的爱:一个好老师+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每天生活在学生对他的敬爱的氛围里;期待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的人生意义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发生积极的变化,能感知和享受这种变化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继光高级中学化学教师陈寅就是我们的楷模,他的诺言是:做一名钱袋的蓝领、知识的白领、师德的金领,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为人师表”,增强对学生全面的引领能力,我们就要做一个有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的好老师,做一个好老师,从平实、平凡、平淡中见崇高、见追求、见精神,这就是“仁”者的境界。
4、德育的学科渗透原则
(1)“二期课改”对所有的学科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明确将德育要求列为所有学科课程的基本目标。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离不开课堂,离不开教学。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要充分挖掘出来,使它从潜在功能变成现实功能,注重学科德育功能的开发。
我们的观念是: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德育熏陶相伴相随,学生的学科认知与 品德人格同步发展,:我们倡导:教师在备课时关注德育设计、在上课时实施德 育过程、在课后反思效果,充分体现日益增强的育德意识。教师可从教材内容 中挖掘德育点,也可从时政热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寻找德育点。
(2)实施德育的渠道是多样的,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程化的主要 形式,负有系统地重点地进行德育的任务,但是德育不可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程, 各科教学均具有教育性,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可有机地渗透德育,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般来说,在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开展德育教育相对比较自然,而自然学科与德育的距离似乎有点远。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改变过去的误解,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科的课程知识 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且不同的学科知识有不同侧重的德育资源,不同 学科教师有不同侧重的德育任务。各学科教师应通过交流,互相沟通、启发,达成共识。如物理与化学学科重视加强人文教育,在传授理化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生物学科承担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侧重“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语文、历史、政治学科则根据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合格公民的教育。
5、确立新的德育地位观
学校工作应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这是我们的共识。遵循德育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是我们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
“德育首位”是指德育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方面的首要责任,以及德育在学科教学中作为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德育首位”关键在学校领导,主力是全体师生,主阵地是课堂。
“德育首位”与“教学中心”不是一对矛盾,德育首位围绕教学中心,并服务于教学中心,教学中心依靠并促进德育首位作用的发挥。德育在保证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中真正产生“首位”效应,德育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所以,学校德育,不仅是解决扫帚畚箕、穿衣戴帽的问题,更要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问题,解决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最终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问题。突出教学,只抓教学,是盲目的,行之不远;德育与教学分离,没有教学质量的空壳德育,师生都不能接纳。
6、注重德育的过程。
德育的工作过程,是将社会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而德育工作过程又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过程,即事物发生、发展到终结的经过的程序。表现为循序渐进、逐步成熟、有始有终的完整程序。理想信念,就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没有止境,德育工作者追求不断地发展深入。德育工作做一次,做一天,搞一个活动,往往没有什么效果,这是长期、复杂的变化过程,还很可能有反复,德育工作中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其过程是艰苦的,讲的是要长期关注受教育者的变化,指导其逐步成热,达成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学生谈话记录、班干部会议记录、班级行为规范评比等工作,就是要求注重德育的过程,对常规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要求,长抓不懈的。
《发展构想》给了我们中肯的劝诫;“任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不可取的,一切滥竽充数、弄虚作假、拔苗助长、浮躁冒进的举止必须坚决杜绝,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勇于开拓、注重实效,才是西南模师生应有的模范态度。”想到我们今年的高三,刷新了我校的历史记录,创建了奇迹。高三年级
三、基本方法与途径
1、“校园心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长寄语”在西南模一周岁了。每周一篇,一学年来,从不间断,它在校内外都拥有一大批读者,颇受关注。对于学生来讲,“寄语”以校长、长者的角度表达,有亲和力,有信度;而“寄语”渗透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和蔼提醒,及时帮助,陪伴学生度过青春发展期,有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德育效果显著。对于学校而言,“校长寄语”在学校发展中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奋发向上正确舆论的倡导,有利于情操高尚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长寄语”作为西南模独特的校园文化,需要不断拓展新的空间,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需要全校师生、.各位家长共同参与,一起搭建好师生、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新的学期,“校长寄语”改版为“校园心语”,目的是希望大家一起写、一起议、一起学、一起做,不断超越,共同提高。这样的心语是多元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模式得到拓展;同时,我们的教育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受教育到自我教育、教育大家,显然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自理和自律,提升了学校德育的功能。
以“校园心语”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群策群力,做好做强“校园心语”。首先是扩充“写家”阵容,学生是最主要的队伍,老师、家长可以多多参与,当然校长书记会不时地来访,也欢迎社区街道的有关同志加盟,欢迎关心学校发展的各行嘉宾作客。管理上讲,为保证质量;我们要做好宣传动员,要及时辅导撰稿,要组织投稿、组织学习交流、组织考评奖励,纳入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年级组工作的考核。
有“校长寄语”抛砖引玉在前,相信创办“校园心语”我们可以驾轻就熟,相信我们会努力发展这一校园文化的品牌,保持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改版致辞的结束语说,让“校园心语”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西南模人精神与追求的体现,让“校园心语”陪伴我们再创奇迹,这些美好的愿望有待大家在新学期来实现。
2、德育课题研究方向:模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发展构想》明确指出:要实现西南模的办学目标,必须要有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西南模的实际,我们提出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作为教科研项目,争取在三—四年的时间内为全校教职工理解、接受,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初步形成模范教育的实施规范。
“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一是能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二是具备了极强的涵括性,能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追求“模范”的目标上来,使全校工作达到整体统一的发展态势。
对于德育工作,从班级、年级,到学校的党政工团各部门,紧紧围绕“模范”制定德育的工作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达成目标。在“模范教育”理念实施初期,能实践与研究并行,大胆设想方案,谨慎操作落实,作好素材积累,及时总结反馈,相信起始阶段就做有心人,就把德育工作与科研联系起来,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逐步深入。
3、与家长协作的德育方式
中央“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
组织协调家庭力量,家校互相配合,可以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德育环境,是学校德育环境的补充,家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者、助手,我们在工作上要充分调动家长力量,与家长通力协作,共同促进学校德育的工作。
作为高质量的民办学校,决不能把家长简单的看作是我们的“客户”,要以我们的诚意,我们灵活的机制,为家长的参与学校教育,提供机会与方便。我们在意家长的评价,珍惜他们对学校的感情,感激他们为学校做的贡献,并且要以一定的制度的方式,规范管理,成为我校的优良传统。
(1)家访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找到问题,共同加以帮助;另一方面,老师能与家长有更好的沟通,给家长一些建议,取得家校的配合。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家访可以提供一个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可 以拉进彼此的距离,老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能让学生体会 到长辈们的心情。家访正是一个“三方”会谈,提供三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家访的传统要继承与发扬,要成为我校的德育晶牌产品。
每年的寒暑假是家访的好时机,高一预初的班主任,新接班的班主任,大量的家访工作都是在这时完成的。老班主任,可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家访,做一些定期家访。家访,到学生的家里去,去了就是客,不要去了就告状,我们是去关爱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要有策略,要有说服力,要做足功课再去。家访做个记录,留下些素材资料,一学年一整理,肯定是不错的收获。
这个暑假,很多老师积极主动地去家访,了解情况,捉些要求,沟通得很好,对新学期的工作一定会得益于此的。
(2)家长委员会
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委会配合班主任、年级组长,做好各班家长的组织、协调工作。
(3)家长会
按年级组,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形式、效果,要做充分的调控,要让家长愿意来,要让家长会受家长欢迎。
(4)家长学校
以预初年级为主,开办家长学校,对子女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以讲座、讨论的方式,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辅导,以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
(5)家校记录册
又称“小本子”,主要用来记录当天作业,学生回家完成作业后核对,备忘之用。每天由家长签名,第二天到校上交,再由班主任批阅,小小本子,功能不小,与家长的联系,有了每天固定的栏目。学生养成作业天天清,家长也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简便实用。通知通告可以快速传达,学生在校情况、在家情况,可以借此了了,几笔关照到位。一对一,事对事,三方清楚,既是严格到位的要求约束,又是关爱反馈。
4、德育工作的考评制度
(1)文明建班评比制度
开展班级评比,将学生每日在校的活动,逐项检查考评。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模式。每天统计得分,每周一小结,由值勤班班长做好总结。学期累计得分,做为班级评比、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主要项目。
(2)班主任工作职责与考核
按照量化标准,对班主任学期工作进行考核。
(3)年级组长工作职责与考核
按照量化标准,对年级组长学期工作进行考核。
(4)教师、教工、行政人员民主测评
对教师、教工、行政人员,每学年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民主测评,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5、学生德育渠道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学生集体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机制。
(1)班干部会议与记录
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力量,让班干部人人有事做,班级里事事有人做。班干部的智谋要通过班干部会议,得到认可,决策要在集体讨论后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要统筹安排,所以这样的会议就很重要。
做好记录,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应该从各个细节抓起,记录是一个很制度、很民主的形式,表示这个会议是郑重其事的,议事过程民主,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尊重,班干部就能体会到工作的神圣感,履行职责的光荣感。那么班干部工作不是儿戏,班干部会议记录也就不是儿戏,理当认真记录。
(2)德育主题班会
围绕学校“做模范人”的德育主题,一学年完成一次主题班会,形成初中四年,四个分层递进的主题,渐次完成(高中三年,三个主题),以这样的集体教育的形式,推进德育工作,班会交给班干部,交给全班同学,参与性要强。
(3)少先队、团委、学生会工作
在少先队、团委、学生会工作中,学生干部要培养,要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有创意地组织活动。新学期,这部分的工作落在改变学生的陋习上,开展一些整改活动,树立西南模学生的模范形象。
少先队、团委、学生会,要执行周例会制度,每厨工作有具体的侧重。组成以校极学生干部为主力的志愿者,负责常规工作的检查,担起重大活动的落实,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成长,在为校努力的过程中提高。
(4)学生团校、党校
团校学习常规化,组织纪律要明晰,团员的发展,要在同学们中产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力。学生党校学习,从无到有,新学期着手创办,时机成熟时,考虑发展第一批学生党员。
6、教师德育的渠道
我们已有两个很经典的活动,教师的弓I领作用很鲜明,在这里再做介绍。
(1)师生谈心与记录
“爱的教育,心路历程”,平常的师生谈话教育,赋予新的意义。区别在于:
一,转变态度,不是一味的批评,是关心引导;二,改变主体,是交流,就是双向的,不能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理解吗?接受吗?让他好好整理一下,表达一下。三,谈话有记录,学生问题反复跟踪,渐渐触及根本,过程记录下来,不会边做边忘,一个阶段下来,能总结归纳出些有价值的做法,就是一大长进。这就与德育科研联系起来。
记录并不复杂,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记录也让位给学生填写,老师的案头工作并没有增加,比以前多了“临床病历”,更利于观察学生的变化,关注自己
的教育效果。
(2)爱的教育系列活动
“亲其师,信其道”,爱生敬业,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不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生硬“监工”;爱学生管学生,又要讲严格要求,讲达成效果。这种教育学生反复揣磨的过程,引起大家研究的兴趣。一年来,在我们的小礼堂,几批教师上台来谈“爱的教育”的经验,交流心得。各人各法,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这个平台,给我们很多的启发。积累二三年,相信就有专集可出,有规律性的经验可供选择借用。
7、德育的实践活动
(1)内蒙古希望小学手拉手活动
这是我校很好的德育实践活动项目。走出去,在千里之外的面对面,以爱心帮困的形式,体验人生,认识差异,了解民族风情,易于产生家国之感。这个实践活动,每一年都要搞,形成:—个系列,发挥更大的德育作用。
(2)与唐旭一起拼搏
唐旭的事迹报告会,是在上学期期末举行的,全校师生被这个身残志坚的男孩所征服。现在,唐旭读初三了,我们关注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继续倾注我们的爱心,、引导全校同学与他一起发奋拼搏。
(3)互动互助学习
这是教学与德育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学习是个性化的,但又处于班集体团队之中,要研究个别与集体学习的方法。学习是长期艰苦的,又是有无穷乐趣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乐于助人,。表现在学习上的援助。这些是德育的闪光点。班集体的力量,学习小组的力量, 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优势互补型的督促,将给学习带来一场变革。
操作上看,难在开始时的组织、发动,能让学生当成一回事。带一段时间,坚持一段时间,运转正常后,老师做好定期检查,是可以省大量的时间精力。互动互助学习,巧在竞赛比试,挖掘动力。不是比一个人的本事,比一个人的进步,而是一个小组,教学面对全体,“不放弃一个人”,不依靠学习小组,很难真正做到。“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发动集体力量,解决学习问题,这种德育贴近教学的方式,不用可惜。
(4)节庆活动
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 “十·一”等国家重要的节庆纪念闩,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利用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人物的重要纪念日和“学雷锋”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利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的教育,使学生居安思危。学校要开展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5)仪式活动
—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尤其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
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严格规范敬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仪式的程序。重点进行换戴大领巾、入团、十四岁生月、成人仪式等仪式教育,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仪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力求增强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
学校对这些仪式教育活动,前期要指导,后期要总结,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重在实效。
西南模范中学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