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师的的这节《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构,将其中一部分内容加以整合,其教学内容主旨与教学的重心都放在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上,把基督教与法兰克王国的兴起做了关联。在授课过程中希望学生了解基督教的诞生及其在中世纪的发展历程,知道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初步掌握将具体历史事件归纳为抽象历史规律的能力,感悟理性分析和看待历史客体的思维方法。
授课过程中,钟老师通过丰富的史料向学生展示了从基督教诞生到与法兰克王国的互相利用和互相发展,过程生动有趣,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中,钟老师也适时自然地渗透了史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辨别历史信息的方法。
但就教材编撰的意图而言,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应当从法兰克王国成立与发展的过程及其对西欧文明影响的角度出发。法兰克王国发展的过程中,基督教和基督教会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经济、政治结构的发展和演进奠定了近代西欧的政治格局。这些观点从教材结构内容的排布上可得明证。
综上所述,钟老师这节课大胆对教材的整合重组的做法是教学上的一大尝试。
沈亿文老师的这节公开课,导入贴近生活,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内容基于教材,又补充了许多教师自己的思考和课本所没有的知识内容,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主线较为明确,从“求知若渴”再到“融合创新”,基本勾勒出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上课思路上看,整体围绕日本如何学习中国、如何保留本国特色两方面入手,条理清晰、史料恰当,基本厘清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从课堂小结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理解教师的意图,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从这一点上来说,沈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
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在语言表述上仍有瑕疵;主旨的确立稍欠深度。如能从日本的地理环境入手,着意于其独特的民族性产生的原因,由汉唐日本向中国的学习及创新作为例证,这样就能把日本古代历史和以后要讲的近代和现代历史串联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民族性与其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当然,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沈老师这节课已经相当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