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现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历史教学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与教学新理念。
初一历史备课组在不断适应这场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历史,要结合基础知识点,学会理解和运用。要能够从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过渡,提高围绕知识点发散思维的能力。对老师而言,让学生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件固然重要,但在这些知识点的背后如何形成历史思维,如何用历史思维去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史学思想方法,如时空观念的渗透、加强对史料的辨析能力、历史写作技巧。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学生来说,对史料的学习可以增加他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受,而且以史料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学习问题在学生看来会更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特别是史料的运用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操作,提供具体的材料,有利于他们学科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育人方面,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德育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历史课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中国古代历史中了解我们璀璨丰厚的中华文化,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丰富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比如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中共一大,就是在上海召开的。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壮大以及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与建设伟大成就的历史进程,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历史的学习要掌握历史知识,但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启发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要具备比了解一般的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能够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架构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当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生涯的时候,以往的历史学习留给他们的思维品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使他们终生受用,并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