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设计合理方案 应对白色污染____________
学 校 |
西南模范中学 |
活动内容课时安排 |
第一课时 |
1、 围绕学校科技节的主题搜集有关资料;(课前准备) 2、 以小队为单位对辅导员给出的多个课题进行讨论并选定自己要研究的小课题。 3、 小队分享交流选该课题的原因。 4、 辅导员教授课题研究方法。 5、 开展小队讨论,确定分工 |
设 计 者 |
宫毅 |
第二课时 |
6、辅导员指导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分小队设计一份与科技相关的调查问卷,完成问卷调查 |
|
活动主题 |
小小研究大学问 |
第三课时 |
7、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调查建议。 |
|
本设计所选课时 |
第3课时 |
|
|
|
活动类型 |
队会 |
活动对象 |
六年级 |
|
活动时间 |
4月份 |
活动地点 |
本校 |
|
活动背景 |
自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时至今日,“限塑令”已经实施了七年多,塑料袋仍在农贸市场中泛滥,超市里自带购物袋的还是少数派,有的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获利数十万元。获利的背后所体现的矛盾是,当消费者在为环境保护“买单”的同时,白色污染问题至今仍未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
|||
活动目的 |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可降解”的概念形成初步的了解,知道“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危害,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对处理“白色污染”过程的认识,提升少先队员们的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交流调查报告的过程中,了解基于研究是调查报告真实性的前提,基于真实是提出合理化方案的基础。 |
|||
活动准备 |
各小组前期调查研究 各小组形成调查报告 |
|||
活动过程 |
环节一:辅导员出示各类污染物,队员对污染物进行分类并标识“白色污染”。 设计意图:通过对污染物的分类,了解“白色污染”的概念与定义。 环节二:队员根据收集的资料展示“白色污染”的危害。 设计意图:在补充的过程中,明确“白色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控制“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环节三:队员展示现今对于“白色污染”的基本处理方式,辅导员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在了解“白色污染”处理方式的同时,通过辅导员的补充,认识到处理“白色污染”的过程同样会对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环节四:辅导员讲解“限塑令”出台的背景与其具体的执行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具体呈现“限塑令”的出台动机。 环节五:队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塑料袋的实际使用情况。 设计意图: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意识到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虽然随“限塑令”的颁布而有所好转,但实则改观有限。 环节六:小组基于前期调查研究,进一步讨论、设计限制“白色污染”的方案,辅导员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前期研究与小组讨论,寻找限制“白色污染”的可行性方案。 环节七:各小组上台交流方案,辅导员按“前端、中端、末端”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方案交流呈现解决思路,方案分类提示思考源头。 环节八:队员发言,设想各类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预设问题是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环节九:各小组进行小组方案修正,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定稿,提交由随机选取的队员——“环保委员会”审议。 设计意图:调查、研究、讨论、修改,定稿、交审的过程体现少先队队内民主。 环节十:通过评选,选出“优秀方案”,辅导员对参与调查研究的所有队员授“小调查章”。 |
|||
评价方式 |
集体讨论,公开展示、讨论交流、民主评议 |
|||
活动资料 |
调查小问卷 1.你知道什么叫做白色污染吗? A.知道 B.不知道 C.不清楚 2.你是否经常购买饮料、零食? A.经常 B.偶尔 C.较少 D.从不 3.你去超市购物会提前准备好购物袋吗? A.总是准备 B.偶尔准备 C.从不准备 4.你如何处理食品包装袋、空饮料瓶等垃圾? A.分类丢弃 B.集中扔掉 C.随手一抛 5.你对于超市塑料袋需要付费购买的态度如何? 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 6.你认为塑料袋收费能够有效避免白色污染吗? A.能够避免 B.可能有用 C.聊胜于无 D.没有可能 |
|||
说课稿 |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观点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变化很少由思想和理想推动的,都是基于现实的真实过程、真实情景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至于思想、理念、抑或是潮流往往是后来人的解释和其最终的表现而已,环保亦然。 换言之,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接近真相为基础,基于自然理性之依据,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而环保意识的建立和科学调查手段的习得必须从少先队员做起。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研究统计,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长期污染环境。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但当我们站在2016年回望限塑令颁布后的历程,根据发改委《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 全国塑料消费量2013年比2009年增加了40%。根据全球塑化网《去年12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报告》,2014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比2013年增长7.4%。2016年,人民法院报刊文《“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却让超市大赚》,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塑料袋之所以屡禁不止,表面上好像是执法不严,而根本在于现阶段从质量到价格上没有能完全替代塑料袋的产品出现。对于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是有效提高少先队员公民意识的途径。 淘汰一种产品,仅靠法律法规或行政手段几乎是不可行的。需要有各方面的配合,包括技术升级,相关产业及市场的发展,用户习惯的培养等一系列要素,少先队员囿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原因,并不一定能够得出完全客观、中肯的有效结论,但此类社会学意义上的实验结果,即便没有应用价值,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过程中业已彰显了足够的对于成长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