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个宽泛的标题,不得不想起两个人:陶行知先生与于漪老师。
陶师有两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做万做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历来,不少人把前者看作是师德本质的表述,后者是教师职能实践的标准。其实,这是个不小的主次倒置的误区。
诚然,奉献精神是师德修养一个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但发现真理,坚持真理,传播真理,换言之,维护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以先进思想文化为时代、社会、广大青少年施行人文精神的垂范,却是师德追求不容转移的方向。反之,只能落入“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窠臼。
于漪老师谈提高师德素养时归纳出“师风可学”与“学风可师”师德实践的八字方针:“师风可学”是指自身人格的锤炼与完善;“学风可师”是指为社会,为学生立极垂范。于漪老师解释说:“我们教师无权无势,只凭一个以身作则,这就是我们的真本领;处处以身作则,以诚相待,没有什么别的本领。可是,面对“拜金主义,官本位,物质至上”,等强势文化的入侵,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育人阵地,绝非易事。这里牵涉到切身利益的冲突,领导的理解,家人的计较,社会的压力,需要非同一般的道德勇气。怎样完善自身人格,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如我们的标题,“怎样不断提自身的师德素养”,与其说是个方法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立志问题,人生理想追求的问题。一个道德勇气的问题。于漪老师还说过:“没有教育,社会是一片黑暗”“不管教育行政机关有多么精细的周密的规章制度,但是却不及教师人格的力量,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的社会职能与历史使命多么重大!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然后才可探究完善人格的方法和途径,才可谈到不断学习,拓展视野,追求自我发展的空间。所谓“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素质修养中的立志与实践,往往是互为表里,有机统一的。要在社会上保持凛然正气,首先要鼓起道德的勇气,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和育人阵地,首先从我做起,从脚下做起,正象于老师提出的,不论你大环境怎样,我小气候一定要好。我们深信,我们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就决不能向强势的市场文化屈服。
让我们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