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 构建 生成
——记徐汇区高中英语教研活动
——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
Connection · Construction · Creation
活动前言
3月26日,徐汇区高一高二英语教师齐聚我校,参加由区教研员孙毅老师主持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贯通・构建・生成”为主题,由我校高中英语教师杨靓青与学生们一同开启一场对艺术家梵高作品与生活的探讨之旅。
课程示范与教学研讨
本节课采用以听促写模式,杨老师在立足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试听课课时目标和学生听说中实际问题,灵活变动了课本教学设计环节。借助教材音频以及课外相关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分段完成note-taking任务,旨在培养起始年级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主动抓取、提炼与梵高个人生活和作品相关的关键词,通过梳理、运用速记材料,为后续介绍艺术家梵高搭建语言输出支架。
教师通过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既了解了梵高的作品风格和个人生活经历,也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他的艺术风格与本人性格反差很大,推动深度学习。
课堂的最后环节,杨老师借助前期积累的语言支架,并遵循“general-specific”的逻辑结构以及checklist的提示,完成对画家作品和生活的书面介绍以及展开生生互评,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画家和画作的鉴赏能力。
课后,杨靓青老师分享了设计思路,以及磨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收获。孙毅老师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当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教师应主动、适时地介入,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和难点,引导他们发现更多细节,创造更多表达机会。教师可以回收学生worksheet,分析学生的反馈与表达,以便有效调整和指导后续教学环节。此外,孙老师强调,在AI 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情绪价值,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兴趣,达成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借助课例分享与交流指导,在专家引领下,在教研组集体磨课中,贯通教学理念与课堂实操,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生成积极有活力的互动课堂。未来,我校高中英语教师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深化教学研讨,为区域英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期组稿
高中英语教研组 吕 梅 / 刘 萍老师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请选择补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