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制度规划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03-16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6.6——2019.6)


2016年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面临着适应新一轮改革与优质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时,也恰逢加入“南模教育集团”的发展机遇,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学校将按照“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办学思路,继续遵循“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现代化民办学校办学特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

    一、学校规模与环境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创办于1997年秋,地处上海南站区域。学校创办的前身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汇成校区,1997年成为公办转制校――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2007年由徐汇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作为董事单位接管,改制为民办学校。目前,初高中两个校区共有52个班级,2400余名学生,183名教职员工。学校占地面积23203平方米,建筑面积17154平方米,运动场地约6500平方米。建有300米的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两幢教学楼、一幢综合大楼、学生宿舍楼、室内篮球馆、学生食堂(兼礼堂功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形体训练房、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脑房、理化生专用实验室、多功能电化教室、校史陈列室(待布置中)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二、办学成果与特色

   (一)办学成果

  1、形成“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

 “模范教育”办学理念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办学理念的确立,概述理念与要求;二是办学理念的落实,具体实施与评价;三是办学理念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模范教育”向纵深发展;四是办学理念的深入,“模范教育”引领教育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办学理念逐步得到丰富与发展,“模范教育”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

  2、建立“依法治校”的管理体系

    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章程》,在董事会指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作正常。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自觉接受教代会的民主监督,重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3、坚持“以德统领、全面发展”的原则

将“以德统领”渗透于全校的各项工作及学科教学之中,注重德育的实效,规范教育行为。突出立德树人,以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学期,学校都会提出一个德育主题,围绕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从德育与智育的内在联系出发,不断研究教育的规律与方法,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坚持“以学定教、施教领先”的原则

坚持科学教学,从规范教学基本环节入手。强调并实现“教”和“学”的规范。修订《西南模范教学工作规范细则》和《西南模范中学学生学习规范》,提升“教”与“学”的能力,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以学定教、施教领先”,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通过对学情的了解,对学法的明了,通过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成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与方法作出及时调整,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分层教学,有效提升与补差。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互助小组学习、分层作业、病历卡等方法得到普遍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构建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师资队伍平均年龄39.7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5%,36岁至50岁教师人数为9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51岁至60岁及以下人数为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在职称结构上,中学高级教师32人,占20%;中级职称教师97人,占56%。在学历结构上,大学本科及以上教师163人,占教师总人数99.3%,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5人,教育硕士17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8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人,获得区“三奖”和“提名奖”的教师有9人。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建立评价机制。制订《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条例》,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制订激励金、岗位设置调整等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教师奖惩条例。对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奖励,对违纪违规教师采取教育批评、行政处罚、调离岗位等处罚性措施,使教师在各级各类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

    6、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机制

积极发挥教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引导教师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着手,理论联系实际,对“模范教育”有思考,对“陪伴成长”有尝试,总结经验,分享智慧。形成教科研工作三级管理模式,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7、建设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

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景观立体丰富。校园景观、电子屏、宣传窗、廊厅映衬西南模校园特征,校歌、校徽、校训、校风、教师之歌等元素皆彰显“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十八年的办学历程沉淀出“团结、进取、刻苦、求实”的优良校风和“不断超越,共同提高”的校训精神,有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有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有勤勉踏实的学生风采。这种高雅文化,已清晰地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并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内驱力。

   (二)办学特色

1、创建彰显德育特色的三个“一”模式

创建德育三个“一”模式:每学期设立一个德育主题,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词,规定每班开好一次主题班会。确立德育分段实施目标和立体教育模式,形成德育校本特色项目:(1)“校园心语”发挥德育引领的巨大作用;(2)互动小组模式明显转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方式;(3)以学生体验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开拓家校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域。

2、倡导“塑造优雅形象,爱心陪伴成长”

学校提出“鼓励为主,微笑教学”的教学原则,讲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源,认识并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强调教师要陪伴学生主动成长,以伙伴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引领、指导、鼓励、帮助,变“约束性”教育为“潜移默化”,爱心陪伴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地走过青春发展期。

    3、“以学定教”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提高”的原则,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把握适切的教学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行为,以学生的进步为衡量标准,以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相应变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面对不同学力的学生,注重个别辅导,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向“最近发展区”前进。

4、让《校园心语》传播师生正能量

自2007年起,《校园心语》已成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校搭建的心与心交流的平台;《校园心语》通过讲述身边人和事,彰显西南模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西南模师生学习的榜样,成为校园中传递正能量的载体;体现“感悟式”德育的独特魅力。2008年3月“校园心语伴成长”入选上海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独特的德育主题活动模式,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校园心语》已汇编出版8卷,形成极具特色的校本教材,产生良好的区域辐射效应。

5、校园景观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本着“文化浸润校园,意境陶冶气质”的理念,创设与“模范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文化育人背景,着力为师生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以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学校根据校园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改建,现有的“飞流直瀑”、“连峰绝壁”、“曲径通幽”、“朝夕相伴”等十五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已发挥出环境育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1、进一步打造教师队伍“金字塔”

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比较稳定。但是,一批从外地引进的高水准教师尚需要逐渐适应上海徐汇的教育要求,一批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也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拔尖人才依然是今后的战略任务。

 2、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实施分年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课程建设。深入分析民办校“富二代”、“独二代”的生源特征,狠抓学生“三自”能力培养(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继续探索教育科研的校本模式

要进一步加强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每年能汇编教师论文集,组织校本培训,推广科研成果,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和水平。要进一步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加大教科室的管理力度,防止立项目积极、做项目消极、结项目着急的状况。

 4、不断完善“三类”课程建设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和徐汇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推进“三类课程统整”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加快全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强适应改革的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5、进一步完善现代民办学校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按照现代民办学校的管理要求,按照集团化的管理机制,完善再攀高峰的办学机制。尝试研究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对等交流,扩大教育交流领域,以国际课程优化本土课程,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继续坚持“模范教育”的办学理念 。不断践行四个“模范”:树立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成为模范。

二、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上海市的民办品牌学校。让西南模范中学成为千万学子称誉、向往与追求的“优质”学校。

三、育人目标:培育出成千上万身心健康、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基础扎实、能力出众、视野开阔、积极进取,并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四、内涵发展: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而肩负起为未来科创人才启蒙、规划和奠基的责任。学校以“不断超越、共同提高”为校训,继续发扬“团结、进取、刻苦、求实”校风,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深化两个“坚持”——坚持德育领先,坚持科学教学;追求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借助“南模集团”的优质资源和互动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持续发展。

五、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为家长、为学生、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合理诉求。建立家委会的议事制度,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沟通渠道畅通,使学校成为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学校。

第三部分  分项目标

一、德育与文化

   (一)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应有“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气概,有“不断超越、共同提高”的决心,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的品格,用实际行动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二)主要任务: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统领,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德育工作格局下,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时代责任意识,用教育优雅启迪进取智慧,以报国志向引领求真生涯,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重要措施

    1、继续创建德育三个“一”模式。每学期设立一个德育主题,悬挂一幅标语,每班举办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模范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家长陪伴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积极开展各类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社团活动,如科技环保、艺术展评、体育竞赛、辩论赛等,组织志愿者服务、参观交流等实践活动,逐步实现学生实践体验“课程化”。

2、设计分年段主题德育工作目标。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按七个年段分设“养成、孝爱、青春、责任、励志、情操、成人”等育人主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模范学生”工程,评选校园十佳学生和单项“模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德育课程体系。

3、借助校本培训砺练德育队伍。加强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以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团队育人工作机制。以专家讲座、理论学习、教育研讨、育人奖评选、案例交流、外出培训、师徒带教等方式开展班主任培训,切实提升育人意识和能力。倡导全员参与教育主题活动的组织管理,使学生时时处处有人关爱,有人指导,有人教育。继续开展“塑造优雅形象,爱心陪伴成长”的交流活动,分享育人经验。

4、《校园心语》继续成为传递正能量的载体。让《校园心语》继续讲述身边人、感悟身边事,彰显西南模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西南模师生学习的榜样,成为校园中传递正能量的载体;将《校园心语》打造成为西南模家长、教师、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媒介,体现模范教育“感悟式”德育渗透的独特魅力。

5、围绕“两纲教育”,落实“三个文化认同”。 通过富有创意的教育设计,以“生命教育、实践体验、民族精神、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做时代好雷锋”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整合德育力量形成德育网络。继续加强家校互动和街道社区联席制度建设,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切实推进家庭教育和假期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作用,构建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辅相成的德育网络,充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成才、智慧爱国的德育教育。

  二、课程与教学

  (一)发展目标

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夯实基础型课程,积极探索课堂导思教学模式,落实减负增效。完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以新能源创新实验为主的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注重南模集团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

1、深入研究课标,创新“达标策略”

在课程知识体系内,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适当拓宽知识面,不局限于课标进行策略创新,设计知行统一的教与学的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个性化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研究教学五环节和高效互动策略,实现教学过程达标。

    2、关注学生实际,实施“以学定教”

    遵循“以学定教”原则,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态度的端正和积极性的调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以转化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精选例题,精编试题、分层要求、逐级提升。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精力,达到均衡优质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能力,探究“导思教学”

    重视创新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与记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倡导多种方法解题,鼓励学生介绍有创意的思路和联想。结合教材内容,把当代最新科技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走进科学殿堂的兴趣。巧妙鼓励学生质疑,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有意将思辨的话题延伸至课外,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思维碰撞的良好互动氛围。开展学科竞赛,举办各种创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4、开展教研修学,追求“团聚发展”

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区、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数有大幅度增加。认真组织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分享教学经验,总结育人规律。指导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编写校本教材,丰富年段题库。通过教研修学,营造“团聚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   

    5、注重科艺体卫,体现“办学特色”

创建科艺体特色项目与团队。引进校外优秀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形成科艺体系列特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增强超前培养科创人才意识,全面提高科技特色项目开设,利用好新能源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项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拓展课为载体,推进舞蹈、民乐、合唱、书法绘画等项目的持续发展;继续开设桥牌、国际象棋、篮球、武术、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丰富校园多彩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6、完善课程体系,适应“改革要求”

形成符合校本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年段有机衔接、内容有机统整、学科相互关联的的课程体系。形成各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开发实施学科校本特色课程。基础型课程能按学生学习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能让学生有选择、有个性特长提升。有机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类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化课程。

(三)重要措施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

从校长层面提升课程规划能力,全面决策和科学规划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具有校本特色、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的学校课程体系。

(1)做实“三类课程”体系。采取“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拓展型课程、推进探究型课程”的方略,构建学科“三类课程”体系。

(2)做活课程资源。依托南模集团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特色学生。扩大教育交流领域,以国际课程优化本土课程。

    (3)做优特色课程。形成 “普及→提高→拔尖” 三类课程统整案例。创新实验、口语交际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沟通的现代新人。

2、加强课程管理,形成规范操作流程

(1)完善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加强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统整管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

(2)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拓展型课或探究(研究)型课程项目的研发与指导任务。

(3)制定以“注重过程,强化发展,科学评价”的学分制评价方案。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评价有机结合,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参与性和全面性,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毕业、评优及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1)以研讨课程标准为抓手,每个教研组每学期推出2堂左右主题研讨课,“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围绕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营造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切实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以“师道讲坛”为载体,进行校内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每学期分享20——30位教师教学经验。

(3)以“教研组公开研讨”活动为抓手,每学期推出一个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学科建设要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科研品质为目标,打造学科校本研修基地,在研究中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4)以学科课程统整为抓手,做好学科课程统整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注重资料积累,建立各学科课程统整资料库。

(5)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强化研究意识,引导教师成为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和写作者。不断增强教师的发展意识、成材意识和成果意识。

4、强化教学视导管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1)加强学期教学视导工作。以“视”促改,以“导”促建,推进年级组学科教师规范课堂教学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2)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分层设计作业,分层提优和补差,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发展。

(3)初中以“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落实为切入点,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质量评价方式。高中以高考制度改革要求为准则,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内容注重个性和发展轨迹。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发展目标

以“模范教育”理念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既是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人生导师的“模范”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继续鼓励教师做“有思想的模范教师”,形成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骨干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化,优秀教师向名师转化的晋升梯队。

   (二)主要任务

1、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晋升职称。不断提升中高级教师比例,由原来的76%提升到86%以上。

2、有6~7名教师成为徐汇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优秀教师,其中区学科带头人2名,局学科带头人2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7~9名。

3、教科研工作与教研组建设有机结合,提升教研组建设水平,计划有1~2个教研组成为区级优秀教研组,有1~2个教研组成为区级示范教研组,拟申报区、市、国家三级大课题各1个,子课题若干个。

    4、编撰“校庆20周年”教育文集,出版“重点课题”研究专著,鼓励优秀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风格,编撰学术专著。设立“教师学术书架”,收集教师学术作品,推广教师研究成果。

   (三)重要措施

1、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丰富师德建设内涵,引导教师立足学校特色文化,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在理想信念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奖金分配等方面鼓励师德先进,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创新师德教育方法,开发“五个认同”的校本培训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和育德能力。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营造积极进取、和谐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教师充分体验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

2、全员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做实各级各类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贴近教师成长需求,加强校本培训内容课程化建设。实现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的一体化。健全完善评价制度机制。健全校本培训项目申报审批、质量监控、检查评估、考核反馈等制度。

3、梯度培训,探索各类教师成长路径

进一步优化学校骨干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以“三奖”评选为契机,开展优质课评比,和“课例研究”,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创建学习型团队,推荐骨干教师参与区教学视导团、名师工作室和区学科基地培训;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校外参加专题项目的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教师的带教制度。见习教师的入门带教;青年教师的提升带教;骨干教师的校内外名师带教。开展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岗位职责和素养培训,实施新任干部工作带教制,切实提高中层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4、管理制度改革为保障,确保行动计划落实到位

修订完善《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要求》和《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教师“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登记表》,激发教师主动发展。修订完善《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教研组建设目标评估方案》,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引导教研组按照区优秀、示范教研组建设目标制定“教研组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遵循“注重实绩、鼓励优秀”的原则,遵循“竞聘上岗、任期考核、定期交流”的原则。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保障

一、思想保障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继续遵循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因材兴校的原则,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并学习创建三年规划内容,理解创建工作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组织保障

成立“西南模范中学实施规划领导小组”,具体领导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及时调整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有步骤、高质量地实施。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确保规划按时、按要求落实。

三、资源保障

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校内外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南模集团”的优质资源。聘请学校顾问、责任督学和有关教育专家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方向性、全局性指导,对本规划实施进行阶段性和全程性监控。拟筹建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资料库、标准化题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完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快捷方便。

四、制度保障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三重一大”议事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完善现代民办学校管理制度,汇编《西南模范中学管理制度手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五、后勤保障

完善校园景观,改建东校区操场,共享新建体育馆。逐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进一步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后勤的社会化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如,校车、食堂、保洁和保安等社会化管理要更加规范,更加安全。

思考未来的发展,西南模范中学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当教育融进文化,教育就会装点绿地,美化校园,活跃操场,生动课堂;当教育成为艺术,教育就能滋润心田,陶冶性情,提升气质,高尚品行。西南模范中学的教育不断走向高雅的文化艺术。

(经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五届十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2016年2月

 

 

(此稿经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