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展现顽强的生命姿势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阅读空间 > 学生阅读心得
展现顽强的生命姿势

作者/来源:展现顽强的生命姿势    发布时间:2010-11-25

展现顽强的生命姿势

                           ———观电影《高考1977》有感

   我怀着沉重与激动的心情看完了《高考1977》。

   如果这不是一部史实,它不会这样吸引我,然而它是一部史实,是深刻记录中国历史脚步的史实。说沉重,未免太忆苦,说激动,未免太轻狂,而沉重与激动,却恰是我观后真实的复杂心情。

   电影讲述1977年恢复高考时,一个黑龙江小农场里最真实动人的故事,几个从各地下放的知青闻“高考风”而动,偷复习资料,要成份清白证明,争取参考资格。。。。。直到下复考通知,他们迅捷地与命运展开一场顽强的搏斗。阻碍重重,他们从未放弃:场长老迟固守陈规,坚决不同意他们参考,根宝以死相逼换来了那鲜红如血的章印;陈琼因父亲成份不清甚至无法与他相认,陈父浊泪横流自造成份证明让陈琼有机会一搏;临上考场了,却因条件的恶劣而赶不上火车,眼看着所有的希望都将付之东流,老场长出现了,他开着拖拉机带他们赶上了考试。。。。当破旧的广播室播出了每个人以优异的成绩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喜讯时,我流下了热泪。

    电影运用巨大的反差烘托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首先是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寒冷苍茫的白雪冰原与激昂火热的迎考热情,两者的对比让人更觉出那些赤子之心势不可挡的精神力,完成了对他们的讴歌与赞扬。其次是冷酷的政治环境与知青团结友爱的人性温情的对比。电影深刻揭露了文革对知识青年的残害,同时也表现了知青们与命运抗争直至取得胜利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这方面讲,电影更具有了真实的历史意义,也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本片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闪耀的明星,没有钱权之斗没有世俗之争。只是用最普通的人物最殷实的语言最曲折的剧情将最真实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至善,是求知,是不屈,还有对战胜命运的深深赞叹!

   文化大革命中,多少求学之路被生生切断!多少殷殷学子被套上命运的枷锁,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而去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想而知,即使一点点复考消息吹进知青群,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恢复高考,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此,更是中国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

  什么意思?以我的理解,恢复高考已不再是一个举动,一个措施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被禁锢十一年的心灵解放,被击昏十一年的巨龙觉醒。象征着中国也将有文化有知识,

   我竟万分感动,为人类这样顽强的精神!

   抬眼看身边的长辈们,我不由得生出一丝敬畏,经历过这样大风大浪的他们,也曾年轻与激动过的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本轻狂与对他们的叫嚣。历史,就像一濯清水,从风暴中掠过,带走以往的沙尘,而我们的长辈,是唯一可以骄傲满足地站在水边凝视昔日时光的人。

   我竟开始十分羡慕,为那样激情洋溢的生活!

   当时的环境,是艰苦的,寒风凛冽,农活繁重就不说了,望着小小一方决定自己命运的图章被别人握着,想着要跑几十公里的路上考场考试。这些,当时的人们都撑下来了,靠拼搏的精神,靠坚毅的意志,而我们呢?坐在空调房里懒洋洋的厌倦书本,只有学习一件事却不好好去做,父母开车接送上学,父母奔走替我们努力,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听天由命般消极的生活,那种顽强的精神力呢?那种向上的生命姿势呢?在历史的封尘中消失了吗?

不!《高考1977》就极好地唤醒了我们,唤醒我们生命本质的动力,告诉我们,人生是靠拼搏的,搏击命运,才能真正展现顽强的生命姿势!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