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考 试 焦 虑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校园创建 > 5.平安健康达标 校园环境优化 > 健康校园
考 试 焦 虑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01-04


考试是学校生活中最频繁发生的事情。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要经历的考试成百上千,可以说在座的同学每个人都已是考试老手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还是令人畏惧的,尤其是在期终、毕业、升学一类比较重要的考试,在日常考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平时学习挺好的学生,一逢大型考试(如中考、高考)就屡考屡败;可待考试过后再看试卷,便觉得试卷内容并不如自己考时认为的那么难,许多不对的地方考后全会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由考试焦虑所引起的一种副作用,考试时紧张导致对知识的暂时性遗忘,所谓大脑一片空白,影响了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有些同学在初一、初二或高一、高二时学得很出色,到了初三、高三却每况愈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考试焦虑情绪起了很大作用。因为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导致自己大脑的麻木,出现所谓的“懵住”现象,考试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一、焦虑是天生就有的吗?

焦虑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未来活动的预想(如危险、威胁、需要努力而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等)而产生的带有不愉快情绪的适应行为,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焦虑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在实践中习得的一种经验,所以它带有很大的认知成分,对考试的态度认识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

焦虑的产生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某种刺激的出现使人体产生条件反射性的焦虑。如有的考生一看到桌上的考卷便会手脚发凉,而事实上他并未看试卷的内容。

2.当个体认为所处的情境具有威胁性时,身体各部分(包括肌肉、腺体、神经)会做出反应——完成或是逃避。

3.由于感到肌肉的紧张、腺体的分泌和神经发出的信号(不一定是意识到的)而产生不安感。

4.上述身体的生理反应使个体感到不舒服,因而试图摆脱。

5.所有对不舒服状态的反应形成谋求平安解脱的动机,若这些反应无法解脱,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考生在考试之前 所处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忧、急、烦、乱”。

 忧主要是担心:担心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担心别的同学比自己考得好;担心自己在考场上状态不好;担心平时记得的东西记不得了。

 第二个方面是急:主要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就是着急。比如说觉得今天自己一天过去了,却还有很多事没有做。

 再一个是烦:高考的同学很容易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经常扬言:周围的人不要惹我、最好离我远远的、让我一个人关在房子里面静静的。

 最后一个是乱: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比较乱,东摸一下,西摸一下。看见张三在复习语文,赶紧放下手里的去搞语文,再一回头发现李四在搞化学,他又放下语文去搞化学。

焦虑与学习的关系

三、为什么有的人考试时不紧张,而自己却总是如坐针毡?

 影响焦虑的因素

1.个体的生理成熟度:年幼儿童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神经易兴奋,容易产生焦虑;开始步入青年期的学生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生理成熟度的增加,焦虑情绪可以减轻。

2.个体的心理状态焦虑是个人心理现象的不平衡的表现。心理健全、平衡者不易产生,而心理失调者易产生焦虑,而且焦虑所产生的副作用也大。

3.个性开朗、自信的人较少产生焦虑情绪,而自卑、多疑、虚荣心强的人也易产生焦虑。

4.身体状况:健康的人较少焦虑,而生病、疲劳时易产生焦虑。

5.家庭和学校环境: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很能影响孩子的心态,过于严厉者往往会使孩子过度焦虑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而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能养成孩子健康、良好的个性,也不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样,学校的环境宽松与否、气氛紧张与否都影响到学生的焦虑情绪。

四、考前准备充分了是否就能避免考试焦虑的产生

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状态种种,每次考试后,常常可听到学生有以下的议论:这次考试没准备好,一上考场我就懵了!考试时我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总胡思乱想。考试时我总在想:万一不及格怎么办,结果还真不及格了。考试时我越做越感到讨厌,没完没了的题真烦人。诸如此类,五花八门,归结起来都是与考试焦虑有关的因素。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久经沙场的中学生们对此也并不陌生,考前的忐忑不安,考中的头昏眼花,脑袋发木,神经反应迟缓等各人都有所体会,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但很少有中学生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为什么会产生焦虑?除去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准备不充分的因素外,个体本身的许多认知状态都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1.对考试的认知态度——对考试施行的紧张不安因素一般,对考试看得越重,越易产生焦虑。这类考生只要一知道要考试就会产生焦虑“未进考场而脚先软”,甚至知道考试很简单也容易紧张不安。其关键症状在于对考试形成了焦虑性的条件反射。

 2.身体状态的改变——伴随生理反应的不安因素考试焦虑者往往会有许多生理反应,如胃肠痉挛、严重者会有肚子疼、腹泄等病症。

 3.对考试结果的预期有的考生人在考场答题,脑中却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这次考试能及格吗?不及格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忧虑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这种状况在重要的考试(如毕业、升学考试)中更易发生,而且成绩差者也更多地产生。

 4.空想性逃避因素。有的考生并没有特别的生理反应,也不担心考试结果,但就是阻止不了思绪无目的的漫游,这种与考试无关的胡思乱想,实际上是想逃避考试造成的压力,也是一种焦虑反应。

5.对考试的厌恶和批判因素:在考场中,还会出现有的考生似乎是相当不愿意的情绪,他们往往是飞快,胡乱地答题,答完后不检查便快速交卷,然后是逃跑似地离开考场,这种现象在男生身上出现较多,这也是一种焦虑反应,是由对考试的不满、厌恶和批判造成的。

适度的焦虑会主宰超水平发挥吗?

 一般人都有亲身体验,尤其是久经考场的中学生对考试焦虑的体验还是深刻的,但是,对考试焦虑所造成的后果却缺乏认识,较少有学生能从复习功课中挤出一点时间来考虑一下:焦虑是否可以避免或控制?焦虑是否会影响自己考试水平的发挥?

 对于考试焦虑的后果,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回答。有研究者认为轻度的考试焦虑会提高考生的应激水平,促进思维的活跃程度,有助于应试,而高度的焦虑状态则会妨碍智力活动的发生、发展。所以说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焦虑是一种复合性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等三个由轻到重的层次。焦虑反应是人们对一些即将来临的紧张事件进行适应时,在主观上产生的紧张、不安、着急等期待性情绪状态;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张、不安等症状比较严重,但对产生这些不适的原因不很明确。考试焦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度焦虑,其特点是焦虑已明显地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十分明确,考试一旦解除,多能迅速恢复。

许多研究业已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请不要为自己的紧张、焦虑感到有负担,因为适度的紧张、焦虑对考试反而是有益的,就正如我们要进行跑步,你已经做好了准备,站在了起跑线上,就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难道不是有益的吗?但是,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并非都是呈正相关的。有人发现,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同学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

考试焦虑与心理调节

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在考试之前,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这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中普遍而突出的现象。这种心理是考生对考试具有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考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和考试的成功,因此对任何考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但过强或过弱的焦虑都会影响考试成绩。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考试前认真调节心理状态,以正常的情绪参加考试,发挥应有的水平。

 

  高考即将到来,基于考试焦虑情绪有如此多的消极影响,那么怎样让临考的自己远离“考试焦虑情绪”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试试。

1、自我暗示法: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自我暗示法,例如,清晨你对着镜子梳洗打扮一下,如果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心情舒畅,这就是一种自我暗示。

2、睡眠消除法:

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不易“夜半挑灯”苦读,要养成中午小睡的习惯。因为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

3、运动消除法

学生以脑力活动为主,而适当的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因为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

4、兴趣消除法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唱唱歌、看看报、听听音乐等等,都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远离考试焦虑情绪。

5、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有些考试焦虑情绪是由于坏情绪的不断积压引起的,如:升学压力使你透不过气来,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的罗里罗嗦等等,都可能使心情变化,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考试焦虑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聊天法,即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哭笑法,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应当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书面释放法,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上网法,有条件、会上网的临考中学生朋友可通过电脑网络与网友交流思想,排遣烦恼。

6、游戏转移法

即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处于“考试焦虑情绪”的临考中学生参与其中,进入角色,忘记疲劳,转移注意力,释放体内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摆脱内心的烦恼。

7、食疗法

食疗法就是增加身体营养的方法,临考的学生脑力劳动强度大,能量消耗大,需大量补充营养。因此,必须设法增加适量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时还要补充大脑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8、音乐疗法

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机能,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如:圣洁、高贵的音乐,可使人净化灵魂、境界开阔;速度较缓的音乐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清澈、高雅、透明的古典音乐,可以增进人们的记忆力、注意力;浪漫的音乐,可激起人们恻隐、怜悯之心;流行音乐,可使人感情投入;时尚音乐,可释放心声。

9、考前回忆法

 在考试之前回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考试,甚至把最得意的考试与一个特定的动作联系起来,以便使自己每次做这个动作时,就会下意识地想到最得意的事,然后在每次考试前反复做这个动作以训练大脑,提高自信。

10、深呼吸

 当在拿到试卷时突然感到紧张、焦虑时,深呼吸是最有效的方法。成语有“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心如乱麻”“心急如焚”等等说法,其意思就是说自我混乱、失控的状态是有紊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引发的,而达到“气定神闲”“心安理得”的最快做法就是调整“心”和“气”也就是多做深呼吸,把气调顺了,就很容易摆脱情绪的影响,回到理性思考的状态。

总之,考试焦虑情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消除,就可能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何种办法来缓解考试焦虑情绪,还得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考试之前和考试期间的紧张和焦虑是所有考生正常的情绪反映,是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时应解决的。当然对知识的掌握是基础,没有对自己掌握知识及能力的自信,也就谈不上对考试焦虑的控制。但是有了知识水平和能力作保障,是不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呢?考试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没有相应的应试技巧,对待考试焦虑没有得心应手的方法也会导致考试的失败,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考砸”,而且这样的结果更让人沮丧、后悔莫及,因为你本可以取得比这好得多的成绩,只是因为你在处理考试焦虑及应试技巧方面的“无知”便使你处于这般让人羞愧的境地,真的是很“冤”的。所以,考前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控制考试焦虑的必要重视,也加强应试技巧方面的训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信各位同学一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实际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

“如果没有考上大学,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明年再考。”

“如果再考还是没考上,你能面对吗?”“可以,我会重新做计划,看看这次失败在那里,总结经验,相信会有好成绩。”“现在谈谈你的焦虑在那里?”“我数学不好。我很担心它会拖下我的分数,我花很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但是老是不能提高。因为底子不好,越担心就越想不清楚,就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做它,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你哪一部分的数学最让你操心?”“我也不清楚,反正都不好。”

“你是说你的数学根本就不好,而你的压力是来自数学?”“是的。”

“距高考还有几天?”“17天。”

“你别科都准备充分了吗”“没有,外语单词还需多背,常常忘记。还有别的科目。。。”

“只剩17天了,你说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该怎么办?”

“我觉得应该放下数学,去把握那些我能把握的科目。”笑容展现在了脸上。

人之所以会焦虑会担心会害怕,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都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指消极)或克服此事件产生的后果时缺乏信心,潜在的不自信使我们的思想、行为、情绪造成一种紊乱,肌肉不由自主地战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失控,而且记忆会严重丧失,这种情况若不改善,长期下来,会造成我们的消化不良,胃溃疡、头痛,免疫系统的减弱,失眠、呼吸不顺畅,疲劳。。。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种症状都是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高考的例子,许多人只是谈到高考就紧张焦虑,但从未真正地面对自己,找出什么是真正的“根”,只是害怕考不上。结果因为不知其“根”,故而无法处理及解决这种焦虑及害怕的情绪。

害怕、焦虑若是空泛笼统,不但会使人难受痛苦,而且会使人瘫痪。

  面对焦虑及担心的原则:

  1. 弄清事实;

  2. 分析事实

  3. 做出决定

    第一步:评估

  1. 我怕什么?(或是我焦虑什么?)

  2. 我为什么怕?(或是为什么会焦虑?)

    要对这些做直截了当地探索,越具体越好,拿出笔把它写下来,问题才会明朗,仅用头脑想是不够的。

    第二步:理解

  1. 纵然我所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或是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是否真的是那么可怕?

  2. 他人是不是也经过类似的遭遇?他们是不是就完蛋了?

  3.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后来就无法活下去了吗?

    评估和理解是很重要的消除焦虑的两大步骤,因为只有面对根本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面对现在。“人死不过如此,就算砍头也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连死都不怕了,还焦虑什么呢?人需要看破看透,才能放下,只有放下人的欲念,才有自信。“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第三步:再次评估现在的情况

  1.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2.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3. 解决的办法有那些?

  4. 我决定用那种办法?

  5. 什么时候开始做?

    第四步:方法的有效度评估

    目的是了解此方法有没有帮助,若没有,立刻就改变。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