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招生入学 | 学生天地 | 西南模范风采 | 基层党务 | 工会园地 | 文明校园创建 | 科技之窗 | 党员入口
关于教学改革的绩效评估 - 内容 - 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原文明在线 > 基本指标描述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教学工作 > 教学改革
关于教学改革的绩效评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5-20

1.研究(探究)性课程

研究(探究)性课程进课堂是二期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研究(探究)性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它的目标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过程本身。研究(探究)性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方式、组织形式等也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进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我校在预初、初一年级以基础模式开展探究性课程,每周1个课时。主要采用“学习包”为教学内容,学习包内容丰富,分阶梯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每个学期都有适合学生参与实践的5-6项探究活动,教学中,一般以一个探究活动深入四个课时开展教学。

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课程。该课程以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教师责任辅导为辅,师生人人参与。通过一学年(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经历从选择课题、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全面评价的研究过程。这一课程充分体现指导教师的学科特色,各科老师设立与自身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题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学生以各项阶段性文字材料记录和学年末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为成绩考核标准;指导教师以是否尽责完成辅导职责与所指导的课题质量为考核依据。研究性课程的运作流程包括:准备、动员阶段、课题宣讲(集中安排课时)、课题征集与整理、组建课题组、确定指导教师、拟订开题报告、课题组活动。本学年共开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各学科的研究课题49项,学年末形成论文集《足迹》。

 

2.拓展性课程

   本学年我校在预初、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相关学科的拓展性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周1课时。这些课程建立在学科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从课程项目的拟定、内容的落实、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二期课改”理念。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既巩固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从学科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开阔眼界,发散思维,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的学习动力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后再学习的欲望得到了激发,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

 

3.基础性课程

我校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单位的要求和指示,对各年级的课程安排进行了缜密的考虑和协调。具体安排如下:

预初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0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科学、地理、劳技、音乐、美术、体育、写字、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1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科学、地理、劳技、音乐、美术、体育、写字、历史;

初二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0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生物、历史、劳技、音乐、美术、体育;(社会)

初三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2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社会)

高一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4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音乐、信息技术;(地理)

高二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5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历史)

高三年级基础性课程总课时33节,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体育。

初中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每周5-6课时;物理、化学每周2-3课时;政治、历史、生物、科学、地理、劳技、信息技术每周2-3课时;音乐、美术、写字每周1课时;体育3课时。

高中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每周5-7课时;物理、化学每周3-4课时;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每周1-2课时;体育3课时。

一些科任教时就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如:《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初二思想品德课中尊重他人的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与落实》、《利用数码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初中英语新教材“陆地与海洋”章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5.教师获奖,市级及以上

陆寒冰   20085   第二届全国民办学校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 

(发奖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校长协会;中国民办教育报刊社;全国民办学校美术大赛组委会)

 

特色项目----区级

除了严格执行二期课改的三类课程,我校还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课程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开设了不同种类的课程以及阶段性的教学活动。近几年,我校一直在预初、初一年级开设写字课,每周一课时,较为专业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收效显著。本学期,我校还在初一年级开设了为期4周的电脑硬件拆装的短期课程。利用学校淘汰的一批电脑设备,帮助学生了解电脑硬件的组成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我校物理实验员组织的机器人活动小组在预初、初一年级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该小组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了重要奖项。预初年级开设了与学科内容和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活动课二十余种,每周一课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法上狠下功夫。如高三数学备课组针对高三系统复习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组讲义和练习;高一数学备课组每天的作业都是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堂上的反馈情况新鲜出炉,很有针对性。小白卷和病历卡是我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两件重要武器。针对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病历卡”式的错题积累,以及用“小白卷”的形式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力争做到试后100分、练后不再错。这种方法已在全校各年级主要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校领导德育领先的治校理念的推动下,我校教师想方设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除了开展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外,教师们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自然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了有关生命教育、民族精神、亲情教育、绿色教育、本土人文教育等。如高中语文教师结合篇目“最后的长春藤叶”开展名为“相濡以沫显温情”的教学活动;高中地理教师结合“珍贵的水资源”的教学内容号召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科德育常规化,有利于学校提倡的德育主题、德育理念更有效的渗透学生的心灵,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课程建设的课程设置

    该项目是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与我校无关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汇成一村67号
邮编:200237 电话:64239210(总校)